如何評析音樂劇錦繡過雲樓

  大型華語原創音樂劇《錦繡過雲樓》,於今年3月20、21日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如何欣賞音樂劇《錦繡過雲樓》。

  該劇取材於蘇州過雲樓顧氏一門,以顧氏幾代人為原型進行藝術創作而成。過雲樓第三代樓主顧麟士與才女虞枕書在碼頭因《錦繡萬花谷》而結緣,夫妻二人在亂世中捨身護書,演繹出一段於滄桑鉅變中成長起來的愛情史詩。該劇曾於14年8月亮相於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被譽為“中國版《戰爭與和平》”也是藝術節期間最耀眼的中國元素。

  該劇彙集了中國各地實力最強的戲劇製作班底:著名歌劇、音樂劇導演陳蔚執導該劇;知名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金覆載教授擔任作曲;而女主角虞枕書則由中國民歌新天后呂薇挑樑出演。

  《錦繡過雲樓》定位——中國原創

  《錦繡過雲樓》的定位是一部受眾面廣泛的主流原創音樂劇作品。通俗來說就是“既要叫好,又要叫座”。這部戲的藝術性要征服業界,而商業性也要獲得票房。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非常明確地知道,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我們不要民族歌舞劇;不要戲曲;也不能是歌劇。我們要的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劇。而這部音樂劇又要是能夠符合“中國原創”的這一特質。

  《錦繡過雲樓》氣質——中國文化

  基於這樣的思考,就出現了這部戲的第二個關鍵詞“氣質”。對於《錦繡過雲樓》這個題材,它本生所帶來的氣質——中華文化的氣質。我曾經這樣說過:“我不敢說我愛民國,但是我愛民國的知識分子。”這是一個發生在民國時期江南的故事,我們劇中的主角是那個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雖然劇中才子佳人,雖然劇中有國仇家恨,但是我們必須在梳理這些劇情的時候,牢牢把握住民國江南知識分子這一氣質。

  對於這一氣質的解讀,我可以提出這樣幾個詞:“大美”,這種大美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長衫旗袍,文采風流,而是一種中國文化的美。然後就是“雅緻”,這種雅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輕聲慢語,古琴崑曲。不是外在形象或形式上的雅,而是一種有內涵、有內容的雅緻,這種雅緻應該直指當時文人的風骨和風流。最後就是“彌新”,雖然我們在講述的是一個過去的故事,塑造的是那個時代的人,但是這部戲應該對現在仍然有現實的意義。對於文化的傳承,區區的幾十年只不過是彈指一瞬。我們的編劇葉建成先生在劇中抒發過要讓“中華文脈綿延下一個五千年”的情懷。而“彌新”二字恰恰就是在我們具體創作過程中同樣情懷的展現。這部戲就應該像一罈陳年的老酒,開啟之後,一定能夠聞到極具生命力的醇香。

  《錦繡過雲樓》的呈現形式

  它要符合音樂劇的氣質,再結合前面所說的中華文化的氣質,我們提煉出了這樣的十六個字:“中國氣派”、“時尚精神”、“東方氣質”、“國際面貌”。在藝術手段使用中,我們一致要求,在雅緻的基礎上,在處理方法上和舞臺審美上要達到別緻,進而在反覆提煉,反覆萃取中達到極致。這樣我們這部戲無論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劇場,即便是音樂劇非常發達的英國,也能夠做到不僅讓國外的觀眾所接受,並且為之折服。

  關於這部戲二度創作的操作層面,是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的:

  首先,是對“元素”的提煉

  我們不要簡單的民俗展示,不要簡單的江南美景的渲染,我們要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江南的元素進行高度的提煉。經過反覆的提煉後,在舞臺上對這些元素進行放大。在創作中,我們吸收當代藝術中解構的方式,運用單元化、模組化的方式對舞臺空間進行創作。這樣的選擇,給整個舞臺二度創作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讓我們從傳統的舞臺呈現方式上解脫出來,可大、可小、可方、可圓。讓抽象和具象達到統一,讓現實主義的劇情和舞臺手段的靈活相得益彰。

  第二個角度是“空間”

  這個空間的概念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舞臺空間的建立和使用,這是具體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另一個空間的概念就是這次二度創作,要給每一個部門的藝術家在緊密配合的前提下,留有較大的創作空間。眾所周知,音樂劇是一門最為綜合的舞臺藝術形式門類,而這一次《錦繡過雲樓》的主創團隊,幾乎已經雲集了在國內最為頂尖的成熟藝術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的成就無須贅言。我們擁有了這麼強大的主創團隊及強有力的合作者,一定要將他們的在各自領域的才華,在這部戲的整體呈現中都要有所體現,而且要添花,出彩。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樣一次創作過程會如此緊張,會有這麼多次討論和溝通,就是我們每一位藝術家都秉持著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要在自己的部門範圍內將才華髮揮到極致,同時也要為其他的藝術家的創作留有空間,並且在最後的呈現過程中能夠高效整合,高度統一。

  第三個角度是“手段”

  這次的二度創作,在舞臺上使用的藝術手段,一定要大膽。我們做的是中國原創的音樂劇,所以我們不能拘泥於曾經有過的創作案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否經典。在創作中一定要在國際化的當代藝術高度視角上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