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挑選優質的小提琴的條件

  小提琴是一種超擦奏管絃得鳴提樂器。它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絃樂隊絃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小提琴,那麼怎麼挑選好的小提琴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們。

  調訓優質小提琴的條件

  品質

  小提琴分為手工小提琴和機械小提琴,這兩種琴的音色差距較大,手工製作的小提琴音色比較有彈性,張力也比較大傳聲的範圍相對比較遠。製作出來的琴做工也比機械琴細緻。機械製作的小提琴價格便宜生產的效率也高,但是製作出來的沒有手工製作的小提琴品質好,音質相對也比較差。

  初學小提琴者在選購小提琴時都認為,一開始小提琴不用買太好,能發出聲音就可以。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初學者對於音色的培養,往往會決定在剛開始學琴的時候,而一把音質較好的琴,也會使其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色

  挑選小提琴時對音質判斷是主要的,自己先拉一下聽聽音色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的琴音色巨集亮、有的聲音柔和含蓄這就看自己的喜好。琴頸的手感如何、琴箱發聲的靈敏度是否出色,琴碼修削細緻、琴絃間的寬度等都作為衡量一把琴的製作工藝水平。總的來說琴聲發音要自然、暢通、聲音要集中、高音區聲音要巨集亮、純淨,但又不能發出尖叫聲。

  低音區要豐滿、渾厚、四條弦的發音要均勻,傳遠效果要強。可以同時用兩把琴放在一起統一調準標準音高,由一個人拉同樣的一首曲子,自已來感受那一個琴發出的聲音是你喜歡的。每一個人對音色的喜好不同,所以在挑選小提琴時還是自己親自挑選比較合適,或者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因為小提琴的音色及傳送的遠近度,在拉琴的人通常比較無法聽出來。所以需要有人從旁協助,站在不同的角度及距離給予其意見。

  材料

  挑選小提琴時還要觀看做工還有外觀和材料是不是成正比。外觀方面,背板的紋路是否均勻大小適中,但要注意的是,不是紋路越多或越密就是越好的琴,這只是一種參考的方式而已。面板年輪比較清晰有立體感。做工方面,手工製作是否精細,油漆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型別。

  材料方面,面板製作都採用為雲杉木材。背板、琴頭、琴頸、側板都是楓木木材。小提琴配件方面,指板是否變形、弦枕是不是粗糙、尾柱是不是鬆動、絃軸是不是突出明顯、拉線板、腮托是不是有癤子等,這些配件一般都採用為烏木或棗木。國內製作小提琴材料分為四川、雲南、東北等一些地區的原材料。在同等工藝水平的條件下,不同地區的材料製作出的小提琴價格也就不一樣。

  總之在購買小提琴前需要先要了解一些做琴方面的知識,在選購小提琴時也得心應手。也可以買到價效比高的小提琴。

  小提琴派別

  義大利小提琴學派

  科雷利是義大利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他確認小提琴本質是一種歌唱性樂器。他所寫的奏鳴曲,在快板樂章中摒棄了那些非音樂性的效果,而著力於輝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樂章,富於歌唱性,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富於歌唱性的演奏特點,為義大利學派奠定了基礎。A.維瓦爾迪是義大利學派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採用樂隊為小提琴伴奏的首創者。他的這一創舉,使協奏曲具有交響性,並增添了戲劇性。G.塔爾蒂尼是18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義大利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據科雷利作品的主題寫了50首變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藝術得到巨大發展。他奠定了由 3個樂章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鳴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顫音》是18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高峰。

  18世紀中期,小提琴弓還不是現在這種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適於演奏巴羅克時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適合演奏J.S.巴赫的復調小提琴作品。到J.海頓、W.A.莫扎特時,音樂作品的旋律線條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隨之而改變,從而產生了1785年法國人圖爾特的現代小提琴弓的創制,在運弓上有了發展與提高。被稱為現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維奧蒂是巴羅克時期過渡到古典主義時期體現小提琴藝術發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樂句和技巧性樂句結合在一起,並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維奧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1797***至今仍受到許多作曲家們的讚賞。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學派處於衰落時期出現的新的浪漫主義先驅。他的《24首隨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膽的轉調,豐富的半音進行,尖銳的和聲組合,有特點的節奏音型,多種速度變化,對以後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有很大影響。他的隨想曲,被人們譽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書”。帕格尼尼演奏時所使用的許多技巧,如雙泛音、連頓弓、拋弓、特殊調絃法、左手撥絃技巧、雙音以及複雜的和絃、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遠距離大跳等,都是與他同時代的小提琴家們盡力探索的祕訣。

  德國小提琴學派

  1650年以前,德國小提琴演奏藝術基本上是走義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國作曲家寫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義大利人還要難的技巧,特別是在使用和絃、特殊調絃法,以及某些描寫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經發展為一種技巧性很高的樂器。J.S.巴赫的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對演奏者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寫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國小提琴發展的總結。1831年,德國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爾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達維德***1810~1873***在1843年萊比錫音樂學院開辦時是小提琴系的負責人,他是一位善於啟發、激勵學生上進的教師,在他的努力下,使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為19世紀中葉的小提琴學習中心。達維德編訂過許多古典作品,對豐富曲目作出了貢獻。著名的演奏家J.約阿希姆的歷史功績,在於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來忠實地再現作品的音樂內涵。巴赫的6首無伴奏奏鳴曲和組曲,就是由於他的演奏,被現代小提琴家們公認是小提琴復調音樂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歷史功績是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20世紀初優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奧爾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約阿希姆的最後一名學生A.魏登堡,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時,他逃亡中國,旅居上海,並在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教授小提琴與室內樂。

  法比小提琴學派

  1782年維奧蒂第1次來到法國,在他的訓練和影響下,法國的P.巴約、P.羅德和R.克魯採共同創立了法國小提琴學派。1795年巴黎音樂學院成立,它成為年輕的小提琴家們嚮往的學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學,幾乎都採用J.-F.馬紮斯***1782~1849***、克魯採、羅德、P.加維涅等小提琴家的練習曲來訓練學生,其中尤以克魯採的《四十二首練習曲》為公認的優秀之作。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的小提琴演奏學派對世界小提琴演奏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H.維尼亞夫斯基、P.de薩拉薩特、F.克賴斯勒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波蘭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在繼承法國學派的演奏風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國小提琴學派強調聲音的華麗,有許多手腕的運弓動作,這給他演奏連頓弓帶來了困難,後來他終於發現通過使用整個手臂的動作順利地掌握這種連頓弓法。1862年維尼亞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帶到了俄國,為以後出現的俄羅斯演奏學派的寬廣發展,打下了基礎。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薩特,是法國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純淨而著稱。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寬,他的音準,特別在高音區非常出色,技巧輝煌而流暢。他寫的《吉卜賽之歌》、《卡門幻想曲》很有創造性,技術上難度很大。奧地利人克賴斯勒1887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有著瀟灑自如的演奏風格,從不炫耀技巧,運弓優雅,樂句處理得十分巧妙,富於節奏的活力。克賴斯勒繼承和發展了維尼亞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音色變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個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學派這一名稱,是因為這兩個學派不僅在形成時間上相距不遠,而且又都受維奧蒂的影響。比利時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C.-A.de貝里奧的老師是維奧蒂的學生,貝里奧也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過。他把帕格尼尼的輝煌技巧和法國的優雅風格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古典的法國演奏學派現代化了。貝里奧不是法國學派的直系門徒,他能突破傳統,創造一個新的浪漫主義的法比學派。貝里奧的學生H.維厄唐對比利時學派有很大影響。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貢獻是發揮了小提琴在交響樂中的獨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約1850***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品,H.柏遼茲稱它是一首有著獨奏小提琴聲部的壯麗的交響曲。E.伊薩伊是維厄唐的學生,他演奏熱情而充滿活力,威嚴而又優美,富於詩意,他使用更為強烈的揉音。法比學派人才輩出,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J.蒂博以及現在仍活躍在世界樂壇上的Y.梅紐因。

  俄羅斯、蘇聯小提琴學派

  L.奧爾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近50年的教學,使他成為20世紀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費茨、M.埃爾曼、N.米爾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奧爾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其潛在能力。他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一書,闡述了他的教學思想和美學觀點,例如音樂第一,技術第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音樂等等。奧爾對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過,早在奧爾之前維厄唐和維尼亞夫斯基等曾長期在俄國教學和演奏,可以說俄羅斯學派是在法比學派的基礎上自然地、歷史地形成,而不是某個人的創造和建樹。海費茨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學生,他有著火熱的感情,鋼鐵般的控制力,驚人的技巧和強烈個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換把滑音、強烈的運弓起奏、比較快速的樂曲處理等,這一切都是他那強烈的音樂個性的自然表露。

  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成立後,敖得薩音樂學院的П.С.斯托利亞爾斯基、莫斯科音樂學院的А.И.揚波利斯基和К.Г.莫斯特拉斯等繼承和發展了奧爾的事業,形成了蘇聯小提琴學派。斯托利亞爾斯基在1933年建立了蘇聯的第一所天才兒童音樂學校,成為蘇聯學派的建立人之一。他主張從童年起就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技術與藝術訓練。他的學生Д.□.奧伊斯特拉赫,是當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對音樂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還積極演奏現代音樂。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準問題》、《小提琴演奏者的節奏訓練》、《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問題》都很有價值。他的學生I.加拉米安在美國成為著名教師。波利斯基繼承和發展了奧爾的教學原則,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和全面發展。極為純淨的聲音、精確的音準、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風格、對樂曲處理的細緻而深刻,是這個教學體系的特點。他的侄子И.□.揚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論》的作者。揚波利斯基的另一名學生□.И.揚凱列維奇,繼承和發展了老師的教學原則,善於對學生的才能作透徹的分析,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演奏技巧和個性。中國著名小提琴教師、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林躍基,曾是揚凱烈維奇的學生;林躍基的學生胡坤曾在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需要提及的還有美國著名的小提琴家I.斯特恩。他與俄國學派有很深的淵源,又曾受法比學派的影響,他善於採擷眾長,獨創一格,成為當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兩次來中國訪問,進行演奏和講學活動,給中國年輕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