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品質的小故事

  俗話說,人生在世,要多積點德,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上,我們都應該堅定自己的立場,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懂得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不該管。

  人有多少品德,就有多少福報

  1.每個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風順,比如錢財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長壽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

  很多人都相信命運的存在,人們也常說我運氣好不好、某人很有福氣等等。那麼人生中的福運究竟從何而來?人的命運又能不能改變呢?

  老人們愛講“積德損德”,這話非常對,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充滿智慧。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無德不得,失德散盡。

  2.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講的是一個香港億萬富豪的生平。說他沒去香港之前,十幾歲時在鄉間做了好幾年的乞丐。也許這段經歷使他成為了一個很有善心、同情心的人。

  他說:做人千萬不要落井下石,當社會上、自己周圍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時,要抱著善心、同情心,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就算無能為力也要說幾句安慰的話,不能笑話,更不能用惡毒的話傷害人家。因為那樣會給自己帶來惡運。

  就因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從打苦工、開小店鋪,一直做到了地產大亨,活了九十多歲,幾個子女也很孝順、很善良。

  3.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時很窮,他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

  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貧窮無田地的人耕作。還給他們提供飯食、衣服,凡是有婚喪嫁娶的,還拿錢補貼他們。就這樣他用一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鄉親。

  有一次在蘇州買了一處住宅,一位風水先生誇獎此屋風水極好,後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卻立刻把這個宅子捐了出來,改作學堂。因為他想,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孫都能出人頭地,比起一家獨自享福,豈不更好?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範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其祕訣就在於範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

  4.《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就一定會有好事等著呢。可見人生的福運是怎麼來的?福運是修來的,只有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

  如果我們想為自己和家人開創美好的將來,那就做一個為別人著想、有善心的人吧!

  中國古代的傳說,每年過小年的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這天是灶神從天上回來的日子,因此民間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報告這戶人家的善惡功過。若是積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將會令其漸漸地興隆;若是做惡的人家,上天將會使其漸漸的衰敗。

  5.我曾讀《老子》,讀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時,十分的心悅誠服。上天並沒有偏袒的心,只是愛護真心行善的人,行善之人,必將得到上天的賜與。所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所以佛家提倡因果報應之說。不知因果的人,內心常空空蕩蕩,以為做惡不得禍,做善不得福。因此緣故,善不欲為,惡則時而為之。

  知道因果報應的人,內心常充實,能夠漸進地克己斷惡及勤力修善。積善的人,來生後世將會得到福報;而做惡的人,來世將會得到災殃。

  有一種品德,叫“言不及私”

  讀過一段文字:“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此三者可以養德,亦可遠害。”

  生活中,人們也常說,人有三不交,飯有三不吃,話有三不說,其中的“三不說”就有一條是指:不言及他人隱私。

  我有一個交往了五年的朋友小趙,他原來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業務員,由於工作原因,有機會與政府部門的領導及商界精英打交道。

  工作上有交往,難免就會相互留下聯絡方式,以方便交流工作上的事。但小趙獲取領導與商界精英的聯絡方式後,除了偶爾談工作之事外,大多時候,他是拿著人家的聯絡方式當成炫耀的資本。

  我們一群生活中的朋友,隔三岔五吃吃飯,聚聚會,只要有小趙在場,他張口閉口就提到:不是說與某單位的李領導是好朋友,前天剛在某個飯店同桌吃過飯;就是說與某公司的張總有好交情,昨天剛一起共池泡過澡。

  怕大夥不相信,小趙還會調出手機相簿裡與“知己”們的合影照,以證實他與人家的關係很鐵,以示自己頭上的光環很亮。

  他不僅曝光和他人的交往經過,還喜歡談論他人的私生活,誰最近夫妻間鬧起了矛盾,誰最近離了婚,誰的公司出現了困境。只要他知道的,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小趙最終被老闆炒了魷魚。老闆的理由是:小趙這種人,雖說工作能力很強,但個人修養太差,動不動就在大眾場合提及他人的私事,再在公司呆下去,對公司,對老闆,是百害,無一利!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處”與“軟肋”,也都有缺點、壞習慣、壞毛病及不必讓外人所知的隱私。這些痛處與軟肋,是不願被他人碰觸的,更不願被更多人圍觀與知曉。而為人處世,不去碰觸他人的痛處與軟肋,不在公共場合提及他人的隱私,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一個懂得謹慎言論的人,是不會動不動就把別人的私事放在嘴邊。當你談論別人的時候,自己何嘗不會淪為被談論的物件。

  有修養的人,一定知道,惡口是傷人的闊斧,毒言是割舌的利刀;知人不必言盡,知私不必言私;開口先三思,說話留些口德,話語把握好分寸,才能被他人視為至交。

  朋友是你自己的鏡子,有修養的人才能結交到有修養的朋友。 這樣的友情,才能經受住生活的種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