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持弓方法

  小提琴持弓需要我們不斷的練習才能學會,那你知道小提琴如何持弓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德國派持弓法

  德國派持弓法是較早的、較自然的一種持弓法。特點:弓毛較鬆,各手指離弓根較遠,只控制弓杆,不控制馬尾庫***早期的弓沒有成型的弓尾庫***,持弓各手指較為併攏持弓較淺。優點:因為各手指只控制弓杆***自然的棍形***,所以容易掌握。缺點:因為不控制馬尾庫,所以平衡度和穩定性不好控制,特別是對弓施加較大壓力時平衡度和穩定性較差。

  德國派持弓法是一種重要的持弓法,是其它小提琴的持弓法的基礎。

  :俄羅斯派持弓法

  俄羅斯派持弓法是在德國派持弓法的基礎上加強了對馬尾庫的控制,是小提琴持弓法的一種改進,動作特點:弓毛較鬆,各手指離弓根較近,同時控制弓杆和馬尾庫,持弓較深,食指勾住弓杆,拇指的一部分頂在馬尾庫的過橋,中指和無名指相應移到馬尾庫處。優點:因為拇指、中指都能控制到馬尾庫,所以平衡度和穩定性較好,同時因為食指可以勾住弓杆,協同拇指可以對弓施加很大的壓力。缺點:因為持弓較深和食指勾住弓杆,所以各手指的靈活性不好。

  俄羅斯派持弓法獨樹一幟,有著鮮明的持弓特點,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歡。

  :法比派持弓法

  法比派持弓法也是在德國派持弓法的基礎上加強了對馬尾庫的控制,是小提琴持弓法的一種改進,動作特點:弓毛較緊,各手指離弓根較近,同時控制弓杆和馬尾庫,持弓不淺也不深,食指沒有勾住弓杆,拇指的一部分頂在馬尾庫的過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相應移到馬尾庫處。優點:因為拇指、中指和無名指都能控制到馬尾庫,所以平衡度和穩定性較好,同時因各手指持弓深淺適中而靈活。缺點:因為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都沒有勾住弓杆,所以不容易對弓施加大的壓力。

  法比派持弓法平衡度、穩定性和靈活性都比較好,是廣泛得到使用的一種持弓法。

  實際上法比派持弓法和俄羅斯派持弓是很接近,法比派強調食指的靈活性,俄羅斯派強調食指協助拇指加強對弓施加壓力。法比派和俄羅斯派持弓法都對馬尾庫實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對弓杆的控制遠遠不如德國派,德國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勾抱弓杆,法比派中只有拇指可以勾住弓杆,因為拇指較短,所以還沒辦法抱住,俄羅斯派只有拇指和食指可發勾抱弓杆。

  法比派和俄羅斯派持弓法對弓杆的控制能力不足的這兩種持弓法的共同缺陷,特別是法比派缺陷更嚴重。持弓法的缺陷也表現在運弓的動作。

  法比派運弓過程弓習慣性偏向一側,弓不能正立,就不能充分發揮弓的彈性,因為只有弓在正立下壓的時候弓的彈性是最大的,因為法比派對弓的使用效率就不高,所以對弓的質量要求相對較高,弓通常繃得很緊,因為如果果弓毛繃得鬆,再偏向一邊,弓杆很容易碰到琴絃,產生噪音。

  俄羅斯派運弓過程由於食指要勾住弓杆,食指和拇指一側持弓較深,造成小指、無名指一側相對較淺,小指經常離開弓杆,讓無名指代替小指的作用,俄羅斯派持弓法動作本身靈活性就不高,同時又有一根手指***小指***經常閒著。這顯然是一個尷尬的局面。

  準確地說,圖特所做的弓是一大進步,俄羅斯派和法比派這兩種持弓法不是一大進步,圖特當時設計的弓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標準,淘汰了之前所有的其它的弓,俄羅斯派和法比派這兩種持弓法只是為適應圖特的弓而對持弓法作了改動,改動的同時增加了持弓的難度。

  小提琴的持弓技巧

  一,總體要求:

  1,兩預兩要內心歌唱預先聽,兩手動作預先量,多餘動作要去掉,緊張因素要掃清。

  2,一個基本要求:內心歌唱率兩手,兩手順從跟著走;基本要求勻準美,膽大心細精益求。

  3,演奏心態:東西南北中,四面八方通;腳踏地球中,頂天立地鬆; 情愛我心中,箭發自弦中;祝君更成功,展翅遊太空。

  二,左手口訣:

  三,右手口訣:

  1,運弓的基本要領: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穩,是運弓最基本的要領。

  2,利用“重量”發音的精神: 手放弓上,弓放弦上,重量是多少?一加一等於二; 弓被抓緊,弓弦分家,重量是多少?一減一等於零。

  3,右臂動作協調的要領:肩、肘、腕、指環扣環,整體動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聯合動,大刀闊斧聲音寬。

  4,不同弓速演奏的要領:快弓如順風,慢弓似逆風,不快不慢像和風。

  5,右手換弦的要領:平面均勻要走好,欲換先往下弦靠; 平穩過渡下條弦,天衣無縫藝更高。

  6,短弓、快弓、跳弓口訣:手動弓靜拉短弓,上下弓勻拉快弓;中弓最輕自動跳,弓不離弦出跳弓。

  7,重音和頓弓的奏法:先鬆後衝,衝後放鬆;聲有餘輝,近似撞鐘。 或“動一動,鬆一鬆;走一下,衝一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