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吹奏省力技巧

  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氣息的運用,正確運用呼吸對於吹奏管樂器十分重要。如果方法不當,不但不可能學好吹奏,還會影響身體的建康。下面小編整理了笛子吹奏省力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

  :胸式呼吸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間肌參與進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這種方法吸氣量雖相當大,但由於橫隔膜處於被動,致使吸氣量仍然受到限制。同時,由於肋骨支撐,肋間肌的伸縮力受到制約,缺乏彈性,不易控制。運用這種呼吸方法吹奏,往往感到氣不夠用,發音也不能達到結實有力。

  :腹式呼吸

  另一種呼吸形式是,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橫隔膜的運動進行,叫腹式呼吸,也即所謂丹田式呼吸.這些部分的肌肉靈活,富有彈性,伸縮幅度也較大。但由於胸廓中、上部肋間肌處於被動,也限制了吸氣量。運用這種呼吸方法吹奏,吸氣較為輕易、迅速,只在吹奏較短樂句和進行急速換氣或呼氣很強的情況下較為適用。

  上述兩種呼吸形式聯合運用稱作胸腹式呼吸***混合式***。這種呼吸形式整個呼吸系統都積極參與工作,因此,吸入肺葉的氣體也較上述兩種呼吸形式要多,吸氣以後,胸腔中、下部、腹部和腰部有一種充滿氣息的感覺***雖然氣息是到不了這些部位的***。由於橫隔膜的積極參加,所以,吸氣也輕易、迅速。同時由於整個呼吸系統的協調工作,使得各自承擔的負荷相應減小,疲乏度相應減輕。因此,吹奏時運用這種呼吸形式是合適的。

  這種呼吸形式運用於吹奏時的具體情況和過程大致是這樣:

  吸氣:吸氣時,胸腔下部和腹腔自然、明顯地向四周擴張。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膈膜隨之下沉,肺部也隨之擴張,擴張後的肺葉中的氣壓,低於空氣中的大氣壓,因此,空氣被源源吸入肺葉內。這就是呼吸的第一階段——吸氣。

  吸氣後,胸廓中、下部和腹部鼓脹。小腹下端呈微向裡收狀。後腰部、臀部呈微向上提狀。肚臍部呈微向下斜狀。這樣的吸氣,好像灌暖瓶,是從瓶底越灌越高、越向上,大量空氣貯藏於下方,而胸腔上部反而覺得比較鬆暢。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吹奏,才可能有效地發揮腹肌、腰肌和橫隔膜等的控制作用。吸氣時,胸、腹不要擠壓,雙肩不宜上聳。

  吹奏中的呼氣,要求腹肌、腰肌、橫隔膜等作有控制的收縮,氣息有節制地向外輸送。胸、腹腔在吸氣時所造成的較大容積緩慢縮小***聲樂中的“保持”。吹奏中應基本保持這個狀態***。這樣,才能滿足演奏樂曲的需要,滿足管樂器對呼吸技能的特殊需求。

  吹奏中控制呼吸的力量總是依靠腹肌、腰肌、橫隔膜和肋間礬等的收放。撥出的氣息也總是從下向上推動。氣息的流通好像放風箏,總有一條線拉著風箏。風箏在上方無論飛得多高,總是由下方操縱著。

  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吸氣方法,找到了氣體貯藏的準確部位,氣也能夠吸得深吸得多,但吹了幾小節,甚至幾拍以後,就很快感到氣不夠用,口乾舌燥。這是由於呼氣時,腹肌、腰肌和橫膈膜以及肋間肌缺乏控制的緣故。好像一個氣球,本來存有大量氣體,把口子一鬆,—下就洩了氣。因此,還必須很好地掌握呼氣的控制。

  體會呼氣的控制,可以在腹肌、腰肌和橫膈膜等保持吸氣狀態的前提下,首先將吸人的大量氣體撥出少許,使胸腔稍放鬆,然後開始慢呼,呼氣要細而集中,像吹走浮在一杯茶水上的一片茶葉似地一直呼下去。這時,腹肌、腰肌和橫膈膜以及肋間肌等正在收縮。訓練到能自覺地運用這種能力,便基本掌握了呼氣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