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怎樣才能學好

  要想熟練地駕馭自己的二胡,必須要掌握二胡的操作技術,那麼二胡要怎樣才能學好?學好二胡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學好二胡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學好二胡的方法一:將二胡磨合到最好的狀況

  無論是專業的,或者是業餘的二胡愛好者,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把得心應手的二胡。面對一把新買的二胡,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磨合。在磨合期,最關鍵的是蟒皮的磨合。因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較硬、比較緊,需要通過不斷地拉琴,使其纖維組織適應各種作用力的傳導,引起琴皮的振動。無論是內弦、外弦、高音區、低音區、長弓、短弓、重弓、輕弓、慢弓、快弓、頓弓、顫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練習。這樣琴皮才能適應各種力度的變化,使琴皮的振動頻率,在不同的音高點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夠產生最佳的振動效果。當琴皮的彈性處於最好的狀況時,琴皮也就被完全‘振’開了,琴的聲音就會越拉越好聽。如果琴皮較厚、蒙的又緊,還需要用力度較大的弓法來磨合。

  在磨合期間,要注意對所有音高點都要照顧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階模進練習曲,有助於各音區的磨合。由於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優於內弦,內弦高把位的按弦、音準、運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難度大。因此,應多注意內弦的訓練。我曾遇到過一把拉了30年的老二胡,外弦的音色很好,而內弦第二把位以上,噪音很大。一問琴主,他說基本上沒怎麼拉過內弦的高把位。這說明他的內弦沒有經過很好的磨合。內弦的磨合,除拉練習曲外,常拉一拉劉天華的《獨弦操》,會有很大幫助。

  一把新琴,琴皮與琴絃、琴碼、琴軸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通過磨合,使其達到最佳的適應狀態。琴軸的鬆緊度,通過轉動使其緊固,不跑弦;琴絃通過磨合,使其伸縮性達到穩定;琴碼得底面要通過處理,中間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點,使其與琴皮的接觸面,達到嚴絲合縫。

  關於磨合的時間,與各人的基礎和功力有很大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二胡高手,幾個月或半年就可以了;中級程度,需要一年左右;初級程度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僅是一種估計。另外,磨合的週期還與琴皮的厚度、蒙皮的鬆緊度有關。

  新琴磨合到什麼程度才算磨合好?這無法與新汽車跑固定的公里數指標相比較,只能靠定性的感覺來判斷。新琴的聲音發‘生’,發硬,發澀,不柔和;發噪,不圓潤、不流暢。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較明顯。經過磨合以後,琴的音質和音色都會得到改善,聲音變得圓潤、流暢、柔和、通透、響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強,狼音也會減弱或減少。達到這樣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結束。這是筆者個人的看法。

  學好二胡的方法二:把二胡整合到最佳的狀態

  每把二胡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就和人一樣,只有相似,沒有完全一樣的。因此,要對自己二胡的特性,進行全面瞭解和熟悉。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可以把二胡的組成部件,看成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二胡的琴身、琴筒和琴皮,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其材質和工藝決定了琴的品質和擋次,我們已無法改變。但對千斤、琴絃、琴碼、琴弓、濾音墊的配置,我們還是有機會、有可能去選擇、調整和改善,這就叫優化組合,或者叫資源的整合。如果方法得當,配置合理,調整得恰到好處,就能夠把琴的特點和優勢發揮到最好的水平。當然,這種整合、調整,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脫胎換骨。前面已經講過,琴的品質在出廠時,就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指望換個好琴碼、好琴絃,就能把一支抵擋琴的音質、音色調整到高檔琴的水平。

  千斤的位置:用自己的肘部抵住琴筒,手臂與琴桿平行,以小指根部的高度確定千斤的位置。但每個人的手指長短不一,還要進行微調,手指長的上調,手指短,特別是小指比常人短的,應該將千斤下調,直到按絃音準合適為準。綁千斤的線材對音質多少有些影響。綿線柔和,尼龍線明亮,用金屬掛鉤,聲音清脆。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二胡換弓技巧

  換弓時要主動,推、拉過渡要自然流暢,要在音色、力度上形成一定的對比,且要按照相應的規律進行。

  運弓的另一個要領是換弓。換弓是推、拉的過渡,它既要過渡得自然、流暢,又要在音色、力度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對比。為達到這樣的要求,就要爭取換弓動作的主動,使每一“推”或“拉”的轉換動作顯得從容而有準備。具體地說,當弓子還在作平穩地執行時,整個運弓的右手對即將出現的換弓在動作上應有所醞釀、準備;換弓時,手腕手指在小臂的支配下很自然帶動弓子平穩地掉轉方向。如果換弓動作被動,那就會使二胡的發音產生明顯的空白。

  換弓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該換弓的地方而不換弓,將會使富於彈跳的曲調缺乏生機活力;不該換弓的地方而濫用換弓,將會使圓潤流暢的旋律顯得支離破碎。失去絃樂效果。一般地說,樂曲中的連音符號“⌒”,如果不是四拍以上的襯腔或拖腔,不管“⌒”罩著的音符多麼密集,音區的跨度多麼大,一般應作一弓處理,不可換弓分奏***至於用延音線“⌒”作指定時值延長的音符更是如此***;如果音符頭上沒有被“⌒”罩著,不管音符時值多麼短,均應一音一弓,不可一弓奏出幾個頭上不帶弧線的音符。

  為了爭取換弓動作的主動,頭腦中還要有一定的節奏觀念。雖說換弓不一定是在方整的節奏下進行的***快弓除外***,但這些音與音之間的技弓常常構成了一定的節奏型。

  哪些地方用拉弓,哪些地方用推弓,在拉奏之前應全盤考慮,並作出初步的估計。根據演奏者的共同習慣,一首樂曲開頭一弓多為拉弓,末尾一弓多為推弓,然後在這“拉弓起、推弓收”的前提下對每一樂段或樂句內部的推拉弓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每一樂段或樂句內推拉次數的總和為偶數,那剛好合於“拉弓起、推弓收”這一運弓規律;如果為奇數,那就要將奇數調整為偶數,不然推拉弓序會出現“扯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