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的治療方法

  肺大泡指大泡性肺氣腫,是一種侷限性肺氣腫。肺泡高度膨脹,肺泡壁破裂並相互融合而形成,那麼肺大泡怎樣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肺大泡的的治療方法吧。

  

  目前絕大多數的肺大泡手術均可在電視胸腔鏡***VATS***下完成。術中發現體積較大的肺大泡應於其基底部正常肺組織處行肺楔形切除,以完整切除肺大泡;較小的或靠近肺門難以完整切除的肺大泡可行結紮、縫扎或電凝灼燒等處理;位於深部肺組織內的肺大泡,除非巨大或合併感染,否則可不用處理。合併複發性氣胸的肺大泡病人,建議同期行胸膜固定術,以期產生胸膜腔粘連,預防氣胸復發。胸膜固定的方法有壁層胸膜摩擦固定、壁層胸膜切除固定和化學固定等 。

  肺大泡的診斷方法

  肺小泡***bleb***

  肺泡破裂後空氣進入髒層胸膜下間隙,形成的肺小泡***bleb***,也稱為胸膜下肺大泡,其為位於髒胸膜與肺實質之間的肺泡外氣腔,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肺大泡。肺小泡的大體特徵為:其大小在粟粒狀到3-100px,外壁由髒層胸膜組成,通常多發,基底部肺組織基本正常。多位於上肺尖,也可沿下肺背段的上緣或任何肺葉的邊緣分佈。因為髒胸膜的隨意伸展性較差,此型肺大泡不能膨脹的很大,且很易發展成自發性氣胸。

  肺囊腫***cyst***

  指位於正常肺組織內的異常含氣囊腔,可為先天性支氣管囊腫***支氣管源性囊腫***或獲得性囊腫。前者是非肺氣腫的先天性含氣囊腔,是早期胚胎髮育過程中,細胞被從喉氣管溝上分隔出來、異常發育成的結構。這種囊腫位於肺或縱隔內,表面覆以纖毛柱狀呼吸道上皮,囊壁含支氣管腺體、結締組織、平滑肌、軟骨等。後天獲得性囊腫是繼發於肺部創傷或感染後殘留的薄壁氣腔,可能是由於外傷後形成了小支氣管的活瓣,使遠端肺組織膨脹、融合成腔,也可因支氣管壁的炎性壞死所致。

  實質內肺大泡***bulla***

  指肺實質內形成的異常增大的超過25px 直徑的氣腔,可繼發於肺氣腫。胸片上不一定有弧形線與周圍肺組織清楚分界。最常見於上肺野,肺大泡的氣腔由髒胸膜、結締組織及橫行的細小血管所組成的薄膜包蓋。肺大泡的壁是由結構破壞的肺組織所形成。

  肺大泡術後吃什麼

  肺大泡切除手術跟別的手術一樣,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元氣損傷,術後需要加強營養,建議充分休息,改善飲食,以清淡、富營養的飲食為宜,要避免辛辣、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可以吃一些具有潤肺化痰功效的水果。

  肺部炎症對人的影響很大,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以及發熱等症狀,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患者應當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用消炎類、化痰類的藥物來改善症狀。

  肺大泡的治療原則

  肺大泡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肺部病損,故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措施,但並非所有的肺大泡病人均需手術治療。偶然發現的無症狀的肺大泡一般勿需治療,伴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的患者,主要治療原發病變。繼發感染時,應用抗生素。如果大泡大於一側胸腔的1/3~1/2,即被稱為巨大肺大泡,因其可壓迫周圍肺組織,改變通氣-血流比,故手術可取的良好效果。如果實質內肺大泡分佈廣泛,外科治療僅為姑息性 。

  手術的適應證是:

  1. 肺大泡體積大,佔據一側胸腔的1/3~1/2以上,臨床上有症狀,而肺部無其他病變

  的患者,手術切除肺大泡可以使受壓肺組織復張,呼吸面積增加,肺內分流消失,動脈血氧分壓提高,氣道阻力減低,通氣量增加,患者胸悶、氣短等呼吸困難症狀可以改善。

  2. 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發性氣胸,可以經胸穿、胸腔閉式此流等非手術療法治癒,但

  反覆多次發生的自發性氣胸應採取手術方法治療。手術中結紮或縫扎肺大泡,同時可使用做胸膜摩擦使胸膜粘連固定,防止氣胸復發。

  3. 合併血氣胸的患者臨床症狀有時很重,常有胸痛、呼吸困難,同時也會有內出血的一系列表現,臨床上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短時間內採取非手術措施,如輸血、胸穿等,症狀無明顯改善時,應果斷地行開胸探查。此時往往有較大的活動出血,非手術治療觀察時間過長常常延誤病情,預後不如手術止血好。

  4. 肺大泡反覆感染者建議積極手術治療。

  手術中應儘可能多的保留健康肺組織,力爭只作肺大泡切除縫合術,或區域性肺組織楔形切除術,避免不必要的肺功能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