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的彈奏方法

  傳統的古箏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撥絃的手形是"名指扎樁四指懸"。那麼古箏有哪些彈奏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A.右手單指指法

  1.託   演奏時大指向外撥絃,即向低音的方向撥絃。撥絃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彎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託的動作,是通過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協調一致的運動。切忌手指小關節不彎曲。  連續託指稱為"連託"。它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是手指不離弦連續託指的方法,第二種是跳彈***每彈完一音手指起來再彈***的方法,前者聲音連貫,後者聲音結實且有助於指力的訓練。託是箏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於單音或音階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託""歷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託的撥絃方法。

  2.劈  演奏時大指向裡撥絃,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撥絃。劈的動作仍以大指連線手掌根部的關節為基點,略偏斜上方角度撥絃。 劈是託的反向指法。它常與託交替使用或連續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較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現時,經常採用劈託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託後劈。它還運用在順弦序連續上行音的撥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託"或"母指搖"中均包含著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時食指向裡撥絃。抹,常用於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單音或上行音階的撥絃。"食指搖"和"三勾輪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單獨使用時,常用大關節向斜下方撥絃。它與其它手指配合撥絃時,由於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則採用小關節***第二、三關節***彎曲略斜上方撥絃。

  4.挑  演奏時食指向外撥絃。食指向外撥絃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關節上,藉助大指的輔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絃;另一種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帶指進行撥絃;再一種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關節的撥動,以臂帶指進行撥絃。這三種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鬆而略有收縮的狀態。

  挑常用於單個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階旋律的演奏;也在些綜合指法中如"歷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撥絃指法。

  5.勾  演奏時中指向裡撥絃。中指向裡撥絃的動作,以中指指根第三關節為動點,帶動全指向裡略成斜下方的運動。注意:第一二關節不彎曲,呈自然放鬆狀態,以放鬆為基礎,並保持一定的力進行彈奏。勾的觸弦角度,應始終立足於彈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樣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彈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質。

  勾常用於與大指的相互配合撥絃以及與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撥絃;有時也用於單音或上行音階旋律進行的。在一些綜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託"以及"三勾輪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撥絃指法。勾在箏曲中僅次於託的一種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時中指向外撥絃。剔不單獨使用,剔常用在與大指相配合的綜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於右手"掃弦"、"剔挑"等綜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時無名指向裡撥絃。打,常用於琶音或分解和絃的演奏。由於無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將個別音用無名指的打來撥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對比和綿緩的音響效果。另外,在一些和絃的演奏中也包含著無名指向裡撥絃的"打"的指法。  還有一種改進的指法,即用帶指甲的無名指代替中指撥絃的方法,中指從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來,用在大指與無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內其他音的撥奏上。這種改進的指法,使得八度內不僅有食指的抹、還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於琶音的指法順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託",由高到低用"託抹勾打"。

  8.摘   演奏時無名指向外撥。

  :B、右手組合指法

  1.撮類指法

  a. 撮:大指用託,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絃。演奏時要求大中二指彈弦整齊,同出一聲以及斜下方的觸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彎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箏曲中廣泛使用,有時演奏單個的八度和音,不時演奏連續出現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偶爾也用於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絃。反撮是與撮相反的種指法。

  反撮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緊跟在託、撮、勾、託或託勾的後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託,中指用剔,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絃.也稱為"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種指法。在河南箏演奏家曹東扶先創作或訂譜的箏曲中經常可以遇到。

  剔撮主要用於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搖"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裡撥絃。

  劈撮極少使用。它有時用於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連續撥奏。在"八度搖"指法和"重勾劈託"指法中都包含著劈指的撥奏。

  e.小撮:大指用託,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相對撥絃。

  小撮主要用於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時也用於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反向撥絃。

  反小撮用於小三度、四度***偶爾也用於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單獨使用,常跟在抹託、託抹或小撮的後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託,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種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時使用。

  重撮常用於在八度內增加一個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於密集位置的三和絃的演奏。

  2.搖類指法

  a. 食指搖:食指用抹和挑連續交替向裡向外快速撥絃。觸弦時要求大指輕輕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關節上,這可以使食指穩固並增加輔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鬆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樁的動作;手掌根部輕輕搭於前嶽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箏頭上***。不時手掌不搭前嶽山外而略有懸空,力量通過肩傳至大臂再傳到小臂,帶動手腕的搖動,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撥絃。這時食指本身主動用力甚少,主要起著控制觸弦深淺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質量,以及觸弦的角度深淺對搖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關係。  食指搖在箏曲的旋律演奏中廣泛使用,尤其在長音的演奏上。

  b. 拇指搖:大指用託和劈連續交替向外向裡快速撥絃。拇指搖靠大指的指根關節撥絃,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連線處為動點,帶動全指運動。其它小關節不要向裡彎曲。大指與弦的角度,以30-40度為宜。拇指搖有時用扎樁有時不用扎樁,在快速演奏長音或時值較長的符用扎樁***扎樁一般用無名指進行***;在演奏不斷變化的時值較短的一些音符時不用扎樁。拇指搖除用大關節的撥絃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關節撥絃的。

  在演奏時值較長的音符時,拇指搖常與三種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與低八度音相配合,稱為"勾拇指搖"。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長音***上緊接著用拇指搖,稱為"撮拇指搖"。

  3>先用歷音,緊接用拇指搖,稱為"歷音拇指搖"。

  拇指搖在旋律的演奏中廣泛使用,即用於長音也用於短促音的演奏。由於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於與其它指法的變換和配合,在這一點上,拇指搖比食指搖要方便靈活。

  c.八度搖  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兩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連續交替快速撥絃。八度搖靠手腕演奏手指關節不動,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彎曲以適應這種指法的需要。八度搖僅用於連續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箏曲中使用比較少。

  d.雙指搖:食指和中指同時向裡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絃。

  雙指搖的動作與食指不同:

  1>食指搖用大指輕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撥絃;而雙指搖的食指、中指都是獨立進行撥絃。

  2>食指搖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輕按在前嶽山外側隨撥絃音位的變化而前後移動;而雙指搖是手腕略有懸空的撥絃。

  雙指搖極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3.其他組合指法

  a.掃弦:手指向外快速撥奏相鄰的幾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稱為"掃弦"。

  掃弦,左右手都有,一般左手用的多。掃弦時,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撥奏相鄰的幾根弦,出音如同一聲。

  掃弦多用在急促、熱烈或激動的氣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外撥絃。

  它僅用於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雙指搖中也包含著它的撥絃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兩種指法在兩根弦上同時向裡撥絃。

  勾抹很少使用,有時用於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雙指搖中也包含著它的撥絃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裡快速撥奏相鄰的兩根弦。

  重勾不單獨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猶如拇指搖的"裝飾音",但並非一般輕巧的加花,而是強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鄰近音的烘托撥奏。在組合指法"重勾劈託"中也包含著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託:這是由四次撥絃組成的一組綜合指法。該指法的四次撥絃是:

  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時撥絃,由劈撥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撥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鄰近的弦;

  第二次:用託撥奏旋律音的弦;

  第三次:用劈撥奏旋律音的弦;

  第四次:用託撥奏旋律音的弦。

  在這四次撥絃中,旋律音是用"劈託劈託"撥奏的,低八度及其鄰近音是用"重勾"撥奏的,故稱"重勾劈託"。

  重勾劈託常用於十六分音符連續進行。還有一種"重勾劈託"的指法,它的四次撥絃動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撥絃;第二、三、四次用"託劈託"相繼撥絃。"託劈託"撥奏弦律音。重勾劈託應用於四個十六分音符中第一個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個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歷音:順著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連續撥絃。也稱"刮奏"。

  歷音是箏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種風格的傳統箏曲和創作箏曲中,歷音的運用廣泛而又豐富多彩。它可以用於抒情的段落,也可用於強烈激昂或熱烈歡快的旋律中。

  4、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左手食指虛按泛音點,右手食指或大指撥絃,右手撥絃時,左手碰弦並隨即離去。另一種是單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側虛按泛音點,大指與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觸弦,手掌也同時碰弦並即離弦,以此產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來吟按琴絃。

  泛音位置:箏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點在箏碼右側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處。

  為了準確地演奏泛音,可在發也泛音的琴絃對準的面板上作一標記,以使左手手指準確地虛按在泛音點上。

  b.扣搖:右手用搖指撥絃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段上***緊扣弦***,並由近碼處逐漸向右移動,而後又由右逐漸向左移動***有時僅作由左向右移動***。

  扣搖在樂曲中可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絃或分解和絃。箏演奏琶音有時單手有時雙手配合。

  單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順音的弦序撥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順音的弦序撥奏,也有僅用三指撥奏。用五指撥絃,很少使用。

  d.打圓:大指用託,中指用勾,託勾或勾託連續反覆撥奏成八度的兩個音弦。打圓是箏的一個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兩個音揉合在一起,並延續下去。

  e.近撮:大指用託,中指用勾,先託後勾或先勾後託,託與勾的間距時間甚短。

  近撮是一種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樂風格中。

  f.滾:這是從其他彈撥樂器借鑑來的一種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連續撥奏,使音延續。與搖指作用類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滾指音色渾厚,搖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撥奏前嶽山外或後嶽山外的短弦***弦很短,發音無固定音***,使之發出類似滴水聲、鳥鳴聲的奇異音響。

  h.柱:左手食指輕按在箏柱上端的箏弦上,右手撥絃,使弦發出渾厚、含蓄如鼓鳴之聲。這是箏演奏家趙玉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無固定音高的碼左側弦段上,使用歷音的手法進行撥絃。這種指法常用左手撥奏,有時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撥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連續交替快速撥奏相鄰的兩根弦,撥奏時左手將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與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於音的延續的技法之一,它雖與食指搖、拇指搖都是用於使單音延長的指法,但捻的音響效果又別具特色,使用時應避免碰擊琴絃的聲音。捻不如食指搖、拇指搖速度快,但捻的發音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