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初學坐姿指法

  學習古箏需要有正確的姿勢,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正確的坐姿法

  一般來說,古箏演奏姿勢彈箏的姿勢有很多種,一般採用坐式,要求坐姿端正,精神飽滿、動作順暢。古箏彈奏的姿勢採用坐式,特殊場合還會採用站式。在我國古代彈奏美女用過盤式、跪式。根據流派的不同,古箏的放置位置,箏架及琴凳等不同。一些人採用琴桌式箏架,有的用類似人字形的箏架,還有放在一般採用琴桌式箏架比較穩因牢靠,因為琴桌的面板可以有助於古箏的共鳴。琴桌的大小要適當,要放穩古箏的四個角;箏和琴桌要有一定的空隙,能夠出音;古箏桌的高低適合放腿為好。此外,琴桌的外形要美觀大方,如果用人字形摺疊箏架,要注意古箏體能放置平穩,不要在演奏中搖晃。採用小古箏放在腿上演奏,箏頭底部要加箏託,以避免上身過前傾,琴凳不要過高,箏尾支架的高度應與琴凳高度相當或略高。

  琴凳要離箏體近些,對彈奏寬大的、弦數多的箏一般身體要前側離箏體大概有六釐米至十釐米,要坐在離前嶽山的位置上,坐的高低位置應以方便演奏,可以發揮技巧為原則。如身體離前嶽山過遠,會使演奏者右手演奏困難,更影響對觸弦的控制;離前嶽山過近,左手按弦也困難,右手撥絃不太方便;坐的位置過高時,上身很容易前傾;坐的位置過低時,會易緊張。

  一般彈奏者坐姿是:兩條腿自然分開,上身端正穩固,兩臂及手鬆弛的自然抬起,精神飽滿。在演奏時不要羅鍋,也不要過分挺胸;就是不要拘緊和鬆垮。更不能搖頭晃腦、腳打拍子這些毛病。正確的演奏姿勢應該是:彈奏者右腳蹬在固定箏架的踏板上面,頭部略向下,手按樂曲開頭的指法自然伸出,準備彈奏知識。

  腿上演奏的。

  :不良坐姿與糾正方法

  1.鷹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聳的手形狀態

  這種手形緊張,是不可取的。那麼彈箏的手形什麼狀態才好呢?自然的手形、鬆弛的手形為佳。目前對於什麼是自然手形,解釋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雞爪”、“倒垂蓮花”,還要求“大中指為一線,與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實這些要求都很難使手得以放鬆,相反倒使手更加緊張了。因為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後腕高聳、手肘高抬,都處於緊張狀態,那麼手形怎樣才能自然鬆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鬆狀態下的手形,即人站立時兩手自然下垂時得狀態。根據演奏的要求,大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手呈半握拳狀。這種放鬆的自然手形,不僅展示在靜止狀態,也呈現在演奏的動態過程之中;不僅是右手彈弦的基本形態,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姿勢。

  2.高抬肘

  高抬肘,民間稱為“架著膀子彈箏”。手肘高抬大臂就會緊張,手臂也易僵化,這中姿勢對學生的演奏影響極大。長期高抬肘,習慣成自然,錯誤也難察覺,待到技巧學習的深入進展,快速技巧使緊張度加大,過度的緊張就會引起肌肉的勞損,手臂疼痛的病狀就會出現。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箏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適所引起的。箏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視,常常出現的現象是:箏架高、琴凳低,這樣在演奏時為了觸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勢;箏架低、琴凳高同樣也會影響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箏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彎腰駝背,都是很彆扭的。

  琴凳的高度:坐著彈奏時,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於箏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與箏柱頭平行為佳,這種高度手臂較自然無負擔。

  古箏架的高度:以坐著演奏為例,依演奏者的腿剛好能自如伸展於箏架內為合適。

  古箏的基本坐姿

  1***坐在凳子上演奏,凳子的選擇因人而異,高度一般要能使演奏者兩腿自然彎曲成90度時,大腿低於古箏背板75px為宜;身軀要坐直,但不能挺胸,要含胸拔背使身體呈鬆弛狀態,以利於演奏者在演奏時呼吸能暢通;左腳稍前於右腳,兩腳成“丁字形”踏在地上;以便身體的擺動,右腳後跟需要稍稍翹起;箏橫放在箏架***或箏桌***上,前嶽山在演奏者的右側;雙眼自然平視樂譜;表情要自然。

  2***兩肩自然下垂,雙臂放鬆,肘、腕、指各關節自然彎曲,兩手背向上,手心向下成半握拳狀;右手彈弦位置一般在有效弦長***琴碼到前嶽山之間的距離***靠近前嶽山一側的1/8至1/9處;左手按弦點位置一般約在琴碼左側450px處的弦上。彈奏低音區***遠端***時身軀稍向前傾;彈奏高音區***近端***時身體稍向後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