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音口琴演奏技巧

  複音口琴是很多人喜愛的樂器,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15種演奏方法

  1、低音伴奏:口含七孔,舌蓋左邊琴格六孔,右脣邊一孔吹奏單音,遇到伴奏記號時,將舌頭放開一次後迅速蓋回原處,發出“鏘”聲就是伴奏。

  2、高音伴奏:口含七孔,舌蓋右邊琴格六孔,左脣邊一孔吹單音,舌頭動作與吹普通單音時相同。

  3、和絃奏法:又稱空氣伴奏。吹奏方法與普通伴奏相同,就是把舌頭開放的時間延長。

  4、手震音:左手握琴,雙手手心合蓋,右手不斷撲動,發出“汪汪”聲,即手震音。

  5、提琴奏法:嘴脣縮小,口含上格單孔,吹奏時把氣壓緊,並將口琴用右手快速前後搖動。

  6、曼陀鈴奏法:又稱舌震音奏法,口含琴的上面一空,口形呈圓形,舌在脣內左右或上下襬動,發出快速的斷音,效果像彈撥樂器的輪指。

  7、三度和音:口含三孔舌頭不蓋即可吹奏。

  8、三度提琴奏法:口含琴上面三孔,不蓋舌,手的動作與提琴奏法相同。

  9、八度和音:口含九孔,舌蓋中間五孔,兩脣邊奏出八度和音。

  10、五度和音:口含五孔,舌蓋中間三孔,兩脣邊奏出五度和音。

  11、鼓音:舌尖在上牙根處打滾,奏成連續“得兒”的滾音聲。

  12、迴音:手的動作照手震音,右手一開,奏出”嗚哇“聲。

  13、琶音:從本音的低八度起,用右手將口琴迅速向左邊推至本音。如在音符上有延長音記號,則口琴推動的速度要慢些,到了本音在用手震音延長。

  14、漣音:二度音急速反覆。

  15、顫音:二度音連續反覆,用右手將口琴左右急速推。

  16、分解和音奏法:巧妙運用三孔,五孔,八度奏法變化吹出連續不斷的華麗的分解和絃伴奏。由日本口琴演奏家佐藤秀廊首創。

  17、交流分解和音奏法:分解和音奏法傳入中國後被中國複音大師王慶隆改良成交流分解和音奏法,是低音分解與高音分解的結合。

  18、大小伴奏:又稱交響伴奏,吹大伴奏口含七孔同時吹出一個複音,小伴奏時口型立即縮小含至三孔也吹出一個複音,伴奏有“嘭嚓嘭嚓”或“嘭嚓嚓”的效果。

  19、咳音:像咳嗽般靠喉部控制氣流通斷,達到快速斷音的斷音方法。

  20、半音奏法:使用兩支相差半音的口琴進行吹奏,高半音的琴放上面,吹奏半音時手指配合手腕快速轉動吹上琴。

  :單音演奏技巧

  單音的演奏,即演奏旋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嘴脣縮小,對準一個單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出的音較厚而結實,力度變化明顯,音色純淨,在氣震音及滑音等常規技巧的使用上較為方便,所以世界上很多演奏家,尤其是歐美的演奏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含多孔”的方法,我國的演奏者把它稱為“新式單音奏法”。方法是:將嘴微張開,把口琴含在嘴邊,用舌頭堵住左邊的大多數孔,右邊只留下一個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奏的音較為柔和,吹奏和音較為方便,但聲音較為分散,音色變化較少。兩種吹奏單音的方法各有優點,演奏者需根據不同的作品正確地使用。

  兩種單音奏法是為演奏旋律使用的,旋律有兩個基本要素:連線***legato***和斷奏***staccato***。由於口琴是呼吸的樂器,一呼一吸,如果控制不當,在演奏連線時會給人造成一種不連的感覺。這是一個常見而又容易被很多演奏者忽略的問題,但如果仔細聽或在錄音時便會表現得明顯。口琴應如何表現連線?首先應唱譜,按照作品的意境唱連貫,演奏時無論採用吹單音的那種方法,嘴脣都不要離開琴格;另外,如果是一呼一吸的兩個音做連線,後一個音應比前一個音稍弱奏,就會給人以連線的感覺。關於斷奏,就是把沒有連線記號的音斷開演奏。如果用縮小嘴脣的方法來演奏斷音,就要像管樂器一樣“吐音”,即舌頭在嘴裡做發“吐”音的動作,把音斷開。這種方法比較規範,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要求。另外無論吹音或吸音,舌頭的動作相同。在連線中有相同音連續重複時,要在氣息不停的情況下輕吐斷開。如果採用含多孔的方法演奏斷音,由於不能借助舌頭的動作,只能依靠把氣停住來斷開那些沒有連線的音,相同的音連續斷奏時,有些演奏者還使用“咳音”,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應注意不要有太大的喉嚨的雜音。

  連線和斷奏是旋律表現的兩個基本手法,以上只作了簡單介紹。在演奏中,我們還應該根據音樂作品的具體要求,仔細地把握、處理。

  複音口琴演奏技法要領

  吹琴環境:攏音效果良好的房間或地下室,乾淨無風沙粉塵的室外。為保證長久安寧地演奏口琴,平時練習不要選擇可能影響到別人正常生活的地點。

  持琴姿勢:雙手做微微握拳狀,大拇指、食指、中指固定住口琴的兩端,無名指和小指呈自然狀態。將口琴端平。左手握低音區,右手握高音區。肩膀放鬆,雙肘懸空自然下垂,腋窩夾緊,可站可坐,挺胸、收腹、正背,雙腳著地,保持順暢的呼吸。

  口琴呼吸:腹式呼吸,吹氣像一口氣吹滅很多蠟燭,胸腹同時收縮;吸氣像深聞馥郁的花香,胸腹同時擴張。注意氣流的均勻、放鬆、細而悠長、慢慢送氣吸氣。平時生活中——晨起、睡前、散步時也可多做練習,有調整生活節奏、緩解緊張焦慮的功效。

  新式單音:新式單音是一切複音口琴技法的起點和基礎,初學者一定要使用新式單音演奏複音口琴。

  口含七孔,舌蓋左邊六孔,舌尖抵住左邊嘴角,舌頭側面蓋住琴孔,從最右邊一個孔發音。鑽研新式單音技法的過程中,需注意右邊留出大概一孔的縫隙,此時舌尖直到向舌根大概2/3處都緊貼在琴格的左邊六孔上:左邊舌尖緊緊抵住左嘴角,否則會發出“八度和聲”;右邊舌根盡力向左傾斜,以便留出一個孔的距離,但不要留得過多,否則會發出“三度和聲”。注意口腔肌肉的放鬆和氣流的順暢。擺好口型之後從右側空隙中一吹一吸,如日常深呼吸一般。

  吹出來的聲音一定要是純淨的單音,不能有雜音。為了儘可能吹出單音,初學者應儘量把嘴張大,做“啊”口型,向兩側而不是向前後盡力擴充套件,並把琴含到蓋板兩面幾乎全部包在口內,使舌頭無處可去,自然會蓋緊琴格,只留一孔。

  能夠發出純淨的單音後,試著左右移動口琴——吹口琴切勿動左右移動頭部去找琴孔,而應該儘量動琴,好比刷牙一般,不能不動牙刷而用頭部左右移動的方法來刷牙到位。從口琴第九孔“do”開始,按照“吹吸吹吸吹吸吸吹”的順序逐次移動口琴,演奏中音部分的音階,注意不要移動過多,免得影響音準,要用耳朵聆聽自己的琴聲,以發出正確的“do re mi fa so la si do”。

  在音階的演奏過程中,需注意舌頭要保持相對緊張,要有意識地控制舌頭的固定性——口含七孔、舌蓋左邊六孔的狀態切勿發生改變。試著把對氣流和舌頭的控制分開,不能在吹氣時伸出舌頭,吸氣時就把舌頭拉回來了。初學者可能發現這有點困難:由於平時舌頭從未承擔過此種繁重的任務,在新式單音的試驗中,舌頭隨時處於準備改變的狀態;也可能由於不習慣新式單音而隨時處於準備縮回來的狀態;也可能由於音階的上行或下行,使得舌頭的形狀發生改變,舌頭可能軟塌塌的不聽使喚,下行時舌頭本能地往右邊跑,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需牢記我們的舌頭是需要控制的一個較為精密的機器,不能隨波逐流,需要大腦有比較強的意識去控制舌頭始終保持相對堅韌不變的狀態,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右邊的發音通道和右邊嘴角的肌肉上,以改變音高。此時初學者可能發生嘴巴過幹、移動不了口琴的問題,但只要用少許唾液潤溼嘴脣和嘴角,就能緩解這個問題。如果初學者演奏中出現舌頭痠痛,則說明用力過劇,可以試著稍微放鬆,隨著練習的深入,痠痛的狀況很快即可緩解。如果兩側嘴角疼痛甚至出現壓痕,則同樣說明口琴對嘴的壓力過大,可進行自我調整,經常潤溼嘴角,並在保證能吹出單音的前提下適當縮小口型***如六孔或五孔寬度***,並減輕口琴對嘴角的壓力。

  掌握新式單音音階以後,試著練習簡單的曲子,體會在音符移動***如1-3***或跳動***如1-5***中的新式單音。此時需注意,嘴巴不能時開時合,每次跳音時,絕對不能張開嘴重新找孔,或者是讓琴離開嘴,用眼睛數孔,等等,而必須把琴保留在口中,用耳朵聆聽自己吹出來的音,發現有誤則及時輕輕平移口琴,直到聽到正確的音為止。

  對複音口琴初學者來說,新式單音是比較難過的一關,也是必過的一關,學習複音口琴技法沒有其他捷徑。有的初學者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才能把新式單音的技法完全內化,能夠自然地演奏。新式單音要領雖多,但只要堅持每逢吹口琴必用新式單音,幾首曲子練熟了之後,自然會形成肌肉記憶,新式單音技法也能夠完全掌握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