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太麻煩如何讓烹飪變簡單
生活節奏快了,餐廳小炒多了,速食產品也塞滿了冰箱。一餐“家常便飯”,對很多工作忙、常應酬的人來說成了奢侈品,不願意在家做飯的人越來越多。日前召開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一屆年會上,公佈了我國民眾近十年間對於食品消費觀念轉變趨勢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7.1%的民眾認為傳統的烹飪方式比較麻煩,尤其是18~30歲的年齡段,僅有8.8%的年輕人願意享受傳統烹飪的樂趣。同時,十年來,喜愛西式快餐的人群從24.7%增長至32.8%;有90.1%的民眾表示可以接受速凍主食,其中5.5%每天食用速凍主食。
可是,把飲食交到別人手中,營養和安全就要打個問號了。一般來說,在外吃飯次數越多,快餐和速食品就吃得越多,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吃得越少。而且,餐館裡多數菜比較油膩、鹹、辣,除導致發胖外,更可能使人們陷入慢性病,如三高、慢性胃病、腎病等。
自己在家做飯,食材、做法和調料等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能夠保障原料新鮮、少放鹽油。英國劍橋大學主辦的《公共健康營養期刊》刊文表示,每週在家做飯達5次的人在今後10年中的長壽可能性提高了47%,並認為動手烹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應作為健康政策來推行。另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發現,經常自己動手做飯吃的人,比不做飯的人幸福感更強,這是因為製作食物時付出的努力,增加了價值感。
雖然在家做飯和在外就餐的健康利弊一目瞭然,仍有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做飯。調查顯示,34.71%的人“懶得做飯”,32.07%的人選擇了“太忙,沒時間做”,另有26.30%的人和6.92%的人由於應酬多或壓根不會做,只得在外就餐。其實,不妨改進一下烹飪方式,化繁為簡,嘗試“簡單烹飪”,便能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換個鍋具。明火搭配炒鍋是廚房裡用得最多的,但必須時刻盯著,還要應對油煙,對廚藝的要求也高。而一些無需動火的鍋具,比如電壓力鍋和電燉鍋,不僅能夠煮粥,還可以做清燉或紅燜的排骨、豬蹄、魚塊、雞翅等,只需要加入原料和各種調料,再加入適量清水,只需等候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雞鴨魚肉都能變成美味的燉菜。
其次,換個做法。煎炸、炒制等方式工藝複雜,如果換成蒸、煮、拌等就會簡單很多。比如一道紅燒茄子,看似簡單卻很費工夫,而把茄子的做法改為蒸熟後蘸料食用,味道一樣好,在廚房的時間卻可以大大減少。炒蔬菜也可以改成涼拌菜,不僅減少營養素損失,還能每次多吃幾種。除了常吃的黃瓜和番茄之外,茼蒿、雞毛菜、生菜、甜椒、圓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適合涼拌。
最後,提前備好食材。下班了再去買菜做飯確實讓人手忙腳亂,可以在週末或空閒時多儲備一些,比如各種雜糧、雜豆,保質期長,放進電飯鍋裡半小時後就是營養豐富的八寶粥。還可以常備幹蘑菇、海帶、木耳、銀耳等好存放的食材。雞鴨魚肉等也可以一次做出2~3天的量,比如炒好的肉絲,可放入冰箱中儲存,吃的時候拿出來再加工下,但要注意食物的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