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牙合的危害與病因有什麼

  在正常情況下,當上下牙齒咬合時,應該是上前牙咬在下前牙的外面,若相反的話即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這在醫學上稱“前牙反牙合”、“反牙合”、“下頜前突”,俗稱“地包天”,也叫“兜齒”。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反牙合的危害與病因,希望能幫到你。

  反牙合的危害

  反牙合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兩點:一個是下頜發育比較前突的地包天,影響人的臉部形態,人的臉面看起來很長,面中份顯得凹,嚴重影響美觀。第二個影響牙合關係,正常牙合關係受到影響,切割食物的時候關係不對了,如果上頜牙和下頜牙是正常的牙合關係,牙齒切割食物很方便,反過來切割食物非常不方便

  反牙合的病因

  1.不良口腔習慣

  ⑴不良的哺乳姿勢,如不適當的吊奶瓶餵奶,下頜需向前用力吸吮,可引起地包天畸形。

  ⑵咬上脣或下頜前伸不良習慣,可導致地包天及下頜前突。

  2.替牙期的區域性障礙

  ⑴乳牙滯留或早失,可造成個別前牙反牙合或多數前牙反牙合。

  ⑵上乳磨牙早失,上恆前牙後移,可形成地包天。

  ⑶乳尖牙磨耗不足,高出牙牙合平面,為避免上、下頜乳尖牙可能產生的早接觸,下頜將向前方或側方移動,形成伴有前牙反牙合或前牙交叉反牙合的假性下頜前突。

  ⑷上恆切牙先天缺失,如常見上頜側切牙先天缺失,可引起上頜前部發育不足,形成地包天。

  3.疾病

  ⑴由於顎扁桃體或舌扁桃體的慢性炎症而刺激下頜前伸,久而久之,可導致地包天。

  ⑵脣顎裂術後患者常常出現上頜發育不足,易造成前牙反牙合及近中錯牙合,下頜相對錶現前突。

  ⑶佝僂病患者,其鈣、磷代謝障礙及面頜肌肉異常動力,常可導致較嚴重的下頜前突或前牙開牙合畸形。

  ⑷內分泌疾患,如腦下垂體前葉機能亢進,可引起地包天畸形。

  4.遺傳性地包天,具有明顯的家族背景,且下頜骨及顏面畸形異常顯著。

  治療反牙合的最佳時機

  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稱為乳牙列,是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從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萌出完畢。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脫落而被恆牙所替換。恆牙是繼乳牙脫落後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損傷而致脫落後再無牙替換。

  1、乳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療相對輕易,臨床操縱簡單、時間短,大多數小患者都能配合。一般通過相應的矯治器,一段時間後上下牙就可對到一起,治療時間約需三個月左右。

  2、乳牙期反牙合可能會對患兒的生長髮育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應儘早治療,基本上4歲的孩子就能配合醫生治療,所以正畸可以從4歲開始治療。

  3、如果乳牙反牙合矯治有效還可防治恆前牙的反牙合。大多數人以為只有恆牙全部長出來後才能矯治,但不同牙頜畸形的開始治療時間有很大差異,如果您的孩子有不良習慣,或者已造成了牙頜畸形,就應及時就診。

  4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摘戴和適應矯治器的能力,所以是治療的最佳時機。正畸治療療程相對較短,花費較少,患兒僅需要與醫生配合,學會自己摘戴矯治器即可,一般不會對生活飲食造成影響。戴矯治器期間,一般需要2~4周到醫院複查一次。患兒多數在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就可完成治療,解除前牙反牙合造成的頜骨的瑣結關係,使其得以正常生長髮育。但由於反牙合具有遺傳性、複發性的特點,因此在替牙期、恆牙期仍有繼續治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