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要注意什麼哪些事項

  新生兒,指的是胎兒娩出母體並自臍帶結紮起,至出生後滿28天的這一段時間,那麼該怎麼護理呢?要注意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新生兒護理要注意事項,僅供參考。

  新生兒護理要注意事項

  ***一***新生兒的護理

  自母體娩出到出生後四周***28天***以內的小兒叫做新生兒。新生兒期是人類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因此,要注意精心護理。

  第一、注意居住環境。新生兒臥室應安靜清潔,佈置優雅,陽光充足。有條件的話,寶寶內溫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間,溫度為60度—65度左右。

  第二,注意冷熱護理。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第三、注意面板護理。新生兒面板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釦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面板皺摺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第四,注意臍帶護理。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第五,要保證充足睡眠。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第六,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二***寶寶的哺育

  1、母乳餵養好處多 母親的乳汁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母乳餵養好處有:

  ①母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鈣、磷、維生素、內分泌激素及免疫抗體等,它們的比例適宜,易於消化吸收和增加機體抵抗力。同時,母乳中各成份之間的比例能自然隨嬰兒生長髮育的需要而改變。

  ②母乳餵養衛生、簡便、經濟和節省時間。

  ③母乳餵養能密切母嬰關係,使嬰兒在愛撫中捉進智力發育。 母乳經常接觸能使較早隱弊的小兒疾患及早發現和治療。

  ④能夠促進母體產後子宮收縮和恢復,並可減少乳腺癌的發生。 特別是“初乳”***產後七天之內分泌的乳汁***,一寧要讓新生兒得到,初乳含高蛋白成分,可補充新生兒所需的熱量,初乳有輕瀉作用,幫助消化,有多種免疫抗體,可增強嬰兒對許多疾病的抵抗力。

  2、輔食新增 母乳餵養對4—6個月的嬰兒能保證全部營養的成分。4—6個月以後,隨著小兒月齡的增長,小兒的消化機能日趨完善,母乳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必須給嬰兒新增輔食,但同時也吃母乳,可吃到出生後第二年。也就是說常說的混合餵養法。

  3、人工餵養。 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只有在母親生病不能餵奶或母乳缺乏時才採用。常用的代乳品有鮮牛奶、嬰兒奶粉、米糊等。人工餵奶時應將嬰兒抱起,頭高些,託高瓶底使乳汁充滿奶嘴,防止空氣吸入造成腹脹與溢奶,並每天消毒奶瓶奶嘴一次。

  ***三***計劃免疫不可少

  小兒出生後,按計劃進行多種預防接種嗵增強異性免疫力,對防止小兒傳染病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請父母們千萬不要忘記!

  ***四***定期健康檢查

  孩子滿月後,最好到出生的醫院或計生服務站、保建所進行定期檢查,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對孩子而言,主要有以下內容及專案。

  1—2個月時:從產院出院後這一段孩子的發育情況及孩子心臟有無異常,看看孩子是否有斜頸等。

  3—4個月時:請醫生看看是否母乳不足及孩子有無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等病。

  6—7個月時:請醫生檢查孩子的運動機能發育是否正常,輔食餵養是否順利。

  10—11個月時:請醫生檢查一下輔食餵養得如何***一日三餐的營養是否充分吸收***,是否可以斷奶,運動機能、智力發育如何,預防接種情況如何等。

  3歲這一年裡,應給孩子作一次健康檢查,其體檢的重點放在心理和精神有無異常方面。

  ***五***常見疾病早防治

  1、發熱 小兒正常體溫:肛表:36.2-38℃,口表:36-77.4℃。

  小兒高熱***指39℃以上***要考慮是否: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痢疾***、腦膜炎、脊髓灰白質炎、乙型腦炎、瘧疾、敗血症等。

  小兒低熱***指38℃上下***要考慮是否:結核病、慢性感染***如扁桃體炎、副鼻竇炎、中耳炎等***,慢性腎盂腎炎及功能性低熱***如夏季熱***。

  發現以上情況,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2、腹痛 腹內原因要考慮是否:腸蛔蟲、膽道蛔蟲、腸炎、痢疾、急性闌尾炎、腸套疊等。 腹外原因要考慮是否:肺炎、心肌炎、麻疹、風溼病、腎臟疾患。

  3、流行性感冒 症狀:高熱、鼻塞、頭痛、咳嗽。 體症:咽部充血水腫、結膜充血。 治療:可按醫生要求服用一些感冒藥,嚴重時送醫院治療。

  4、小兒腹瀉

  輕症:一天腹瀉10次以下,大便黃、綠色,偶有嘔吐。 體症:面板彈性尚好、精神較好。 治療:口服補液,溫開水加適量食鹽和碳酸氫鈉多次口服,一天腹瀉多少,喝進多少,並服用相應止瀉藥。

  重症:一天腹20次以上,大便呈水狀、嘔吐每天10次以上。 體症:面板彈性差、精神差、脣周灰暗、呼吸深快。 由於小兒病情發展快,因此不論是輕症還是重症,最好送醫院確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維生素D缺乏性的佝僂病

  症狀:時常啼哭、出汗、易驚醒、頭髮呈落髮圈。

  體徵:方頭、囪門遲閉***正常1.5歲***,出齒遲***6個月下凳應兩顆***,肋骨串珠,O型、X型腿。

  預防:自1個月起補維生素D,每天400國際單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自2周起即可補充,在最初3個月每月給800國際單位。

  治療:

  ①維生素D40—60萬單位一次肌注,兩月後重復一次。

  ②濃A、D製劑:每日口服10—40滴。

  ③葡萄糖酸鈣每日口服1—3克。

  ④多在太陽下活動,也就是常說的多進行“日光浴”。但應避免烈日晒傷。

  6、缺鐵性貧血

  症狀:面板粘膜、甲床蒼白,疲乏無力,不愛活動。

  化驗:血常規示血紅蛋白、紅細胞數減少。

  治療:去除病因,補充鐵劑。

  7、肺炎

  症狀:發熱、咳嗽氣促,但新生兒肺炎往往沒有典型的症狀,僅表現為不吃,啼哭,呼吸加快,嘴脣發紺,口溢白沫。

  體徵:雙肺呼吸音粗糙,部分可聞及混羅音。

  治療:應儘早送醫院確診治療。

  8、腸道蛔蟲病

  症狀:反覆及周痛、夜眠不安,或無症狀。農村3—10歲小孩一般都患有此病。 經化驗確診後,按醫生要求服用相應驅蛔蟲藥。

  一個月新生兒護理應注意事項

  出生一個月的寶寶,這個時期叫新生兒,由於這段時期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因而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所以對新生兒的護理應注意以下方面:

  【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於發現汙物,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面板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於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同樣要柔軟舒適。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並外塗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溼則選擇質量較好且透氣效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溼”;注意尿片或尿不溼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餵養後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採取仰臥位時,應當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採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護。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餵養。   【哺乳和餵養】

  新生兒餵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母乳餵養時應採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餵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頭清洗乾淨,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餵養時應戴口罩,如乳房上面板有破裂或炎症,應諮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房吸空餵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房內,如一邊乳房一次餵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餵養儘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鮮奶,因為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適合新生兒;混合餵養***母乳餵養和代乳品餵養相結合***時,應先以母乳餵養為主。

  人工餵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並注意溫度,奶嘴餵奶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後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此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

  餵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後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預防感染】

  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汙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面板上面發生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帶菌者則不能接觸新生兒,以防新生兒受染。如新生兒發生傳染病時,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者隔離觀察。產母休息室在哺乳時間應禁止探視,以減少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

  面板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儘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幹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於,並可在面板皺褶處塗少許香粉。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淨,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髮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區域性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鐘***電吹風不可離面板太近,以防燙傷***。

  五官護理

  應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