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怎麼護理

  臍帶是母嬰連線的通道,肩負著運輸氧氣、營養物質等重要工作,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新生兒的臍帶怎麼護理才好?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新生兒臍帶如何護理

  1、每次洗完澡之後消毒

  2、消毒時一定要把消毒棉籤伸到肚臍窩窩裡面去

  3、由裡往外消毒,依順時針一圈一圈往外消毒

  4、如果肚臍受到汙染要及時消毒更換紗塊

  5、其實洗澡時肚臍可以碰水,但前提下不能在水裡泡太久了

  6、如果肚臍有流血、滲液及時就醫

  7、如果肚臍帶脫了,當天消毒後要貼紗塊,第二天開始不用貼,再繼續消毒多3~5天

  8、一般開啟後的消毒液、棉籤的保質期是一個禮拜

  9、如果寶寶出生3個禮拜,臍帶還是沒脫,要抱回醫院去剪了

  新生兒臍帶護理原則

  1、要保持乾燥。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乾燥,尤其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溼,應先以乾淨小棉棒擦拭乾淨,再執行臍帶護理。

  2、要避免摩擦。紙尿褲大小要適當,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這樣在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

  3、要避免悶熱。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臍帶護理細節

  1、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2、在寶寶洗澡的時候,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3、臍帶及其周圍面板要保持乾燥清潔,特別尿布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汙臍部創面。

  4、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後壞膿的,有些老人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

  5、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籤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時候,一手提起臍帶結紮部位的小細繩,一手用沾過酒精的棉籤充分的擦拭臍帶與肉連線的地方。這時候要注意,如果棉籤髒了,就要及時換掉,不要用髒的棉籤反覆擦拭,這樣會感染和發炎的。

  新生兒臍帶的護理階段

  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在臍帶未脫落以前,需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溼到臍部創面。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籤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之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75%酒精棉籤卷清臍窩,然後蓋上消毒紗布。以前曾經有人主張區域性塗1%的甲紫***紫藥水***,因甲紫有殺菌、收斂作用,但由於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時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卻窩芷著膿腫,故現在多數主張採用蘸了75%酒精的棉籤消毒。

  但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其周圍面板有紅、腫、熱、且小兒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表溫度低於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臍帶剪斷後如何護理

  臍帶是母嬰連線的通道,肩負著運輸氧氣、營養物質等重要工作,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出生之後,寶寶的臍帶還是與母體相連的,會由護士剪斷並做處理,雖然這個創口只有1cm左右,但對於新生兒來說已經相當的大了,如果不妥善處理,會引起臍炎、破傷風等許多疾病。因此新生兒臍帶護理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給小寶寶護理臍帶殘端時,應該以保持乾燥、避免摩擦和保持透氣為原則,千萬不能將傷口弄溼。新生兒的臍窩每天都會產生一些分泌物,為了防止粘連和細菌繁殖,媽媽們要堅持為寶寶清理。正確的做法是用乾淨的棉籤沾上醫用酒精沿著寶寶肚臍的紋路輕輕擦拭。酒精的揮發性很強,可以帶走臍部的殘餘水分,還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是新生兒臍部護理的鎮山之寶。

    通常來說,小寶寶裸露在外的臍帶在1~2周內就會脫落,但也有遲遲沒有脫落的情況,媽媽們並不需要太擔心,如果沒有出現感染化膿等異常情況是沒有關係的,只需要堅持每日護理即可,孩子的臍帶會漸漸脫落的。在次之後,臍部護理工作依舊要堅持一段時間,因為仍會有少量的液體從寶寶的肚臍裡滲出,等到不再有類似液體的東西出現,寶寶的臍部護理就算告一段落了。

    Tip1:臍部出現哪些異常狀況需要就醫?

    1、傷口發炎發臭多半是已經被細菌感染,寶寶可能會感到煩躁、臍部紅腫或是發燒,一旦出現此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接受處理。

    2、臍部周圍出現皮疹狀況應該是臍溼疹,需要用硼酸洗液幫寶寶擦拭。臍帶的創口處長的小息肉可能是臍茸,需要手術切除,與此類似的還有臍肉芽腫和臍瘻,都要手術方式治療。

    3、臍疝是小兒最為常見的臍部問題,不過通常在1~2週歲之前會慢慢自愈,我們能在患兒的肚臍部位感受到明顯的隆起。小的臍疝無需手術,而大的臍疝需要等到寶寶3歲左右時再手術修復。

    Tip2:怎樣保證寶寶的肚臍始終乾燥?

    1、給孩子洗澡時要注意方法,先洗上半身,再洗下半身,儘量以擦浴為主,為避免弄溼臍部可以先包裹幾層紗布,出浴後及時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臍窩,消毒除溼。

    2、每天要堅持用醫用酒精給寶寶擦臍窩***有的醫生可能會開乾燥劑給媽媽們用***,一天1~2次就可以讓臍部保持清爽了。

    3、可以將紗布裁成細條狀圍住寶寶的肚臍部位,防止傷口與衣料產生摩擦或是粘到水。

    4、不要把寶寶的紙尿褲綁太高,以免肚臍部位的面板接觸到尿液或其他分泌物。

    Tip3:新生兒臍部護理的誤區。

    1、紫藥水和消炎粉是不能拿來塗抹臍部的,前者雖然有殺菌作用,但效果只會停留在表面,創口深層的水分遲遲不能風乾,極有可能冒膿和發炎;至於後者則更糟糕,臍部被撒了消炎藥粉的小寶寶多半會的臍炎,這無疑是給傷口上撒鹽。

    2、手沒有洗乾淨之前不要去接觸寶寶的傷口,就算是不產生直接的觸碰也不行。媽媽們在洗完手之後記得把水擦乾淨。

    3、有的媽媽在用棉籤沾了酒精後會習慣性的去吸一吸瓶口處的殘餘藥水,這個下意識的動作一定要改掉。瓶口部位也是有細菌的,通過棉籤的傳遞一樣有可能感染到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