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的要點有哪些

  新生兒面板嬌嫩,就像是剝了殼的雞蛋,初生嬰兒抵抗力低下,那麼,初生嬰兒護理要點是什麼呢新生兒護理要點有哪些?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新生兒護理要點,歡迎閱讀。

  新生兒護理要點

  1、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2、保溫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於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詢原因,進行處理。

  3、滴眼

  初生後即用0.5%新黴素或0.25%氯黴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淨後再滴眼藥。

  4、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臥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臥,平時採取左側臥。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5、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6、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含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於發現汙物,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面板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並外塗適量護膚劑;尿不溼則選擇質量較好且透氣效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溼”;注意尿片或尿不溼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7、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新生兒護理的要點

  新生兒是指從出生後臍帶結紮到28天之內的嬰兒。新生兒各系統臟器功能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易感染,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含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便於發現汙物,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面板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做到勤洗勤換,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晚上應換2次以上,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並外塗適量護膚劑;尿不溼則選擇質量較好且透氣效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溼”;注意尿片或尿不溼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餵養後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採取仰臥位時,應當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採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護。

  4、哺乳和餵養

  新生兒餵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假如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

  母親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頭清洗乾淨,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房吸空餵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房內,如一邊乳房一次餵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餵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並注意溫度,奶嘴餵奶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後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除此之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餵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4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後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5、五官護理

  注意新生兒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

  因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經常用力擦洗口腔。新生兒齒齦邊緣有時有黃白色小斑點***俗稱“馬牙”***,這是正常生理現象,生後數週會自行消失,不要視“馬牙”為不吉利的東西,更不可用針,特別是用不潔針去挑,以防細菌由此處進入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眼部要保持清潔,假如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擦淨,再滴眼藥水。

  6、大便觀察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若還未解小便者,應喂些溫開水,並用溫熱水洗臀部,促進其排尿。 正常新生兒大多數在生後12小時以內開始排大便,新生兒出生1~2天內大便一般是黑綠色的,以後逐漸變黃、變軟、有黏性,大便性質比較黏稠,呈墨綠色,稱為“胎糞”,在生後2~3日內陸續排出。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一般呈金黃色,較稀,且每天排6次左右;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者,大便稍幹一點,顏色也較深一些,相對次數也減少。

  注意如大便中有黃色顆粒,可能是新生兒的消化問題,此時假如是母乳餵養,母親則應減少油脂的攝入量,飲食略清淡一些,但清淡不意味著就是吃素,只是少些鹽分和辛辣物質;假如是人工或混合餵養者,則可能與奶粉的新增濃度有關,應對照說明書的搭配標準進行調節。

  7、預防接種疫苗

  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就可以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和乙肝疫苗,早產兒、難產、先天畸形、發熱、腹瀉及嚴重溼疹者暫不接種卡介苗。

  假如嬰兒父母患乙型肝炎,嬰兒出生後一天內應肌注射乙肝疫苗,或加用其他措施。 一個半月左右,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絕大多數無異常反應,接種卡介苗的新生兒可能會出現左臂紅腫、硬結、化膿等情況,家長不必擔憂,因為化膿是免疫效果成功的表現,但化膿處不要擦破,萬一因洗澡或穿衣時弄破或膿太多,則要到醫院做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