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課程到底有沒有必要去上
現在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層出不窮,似乎給各位家長傳遞出了一個資訊,必須上早教,不上寶寶就落伍了。那麼,早教機構究竟能學到什麼,以及早教到底需不需要上?一起來看小編為你分享的文章。
早教到底是否必要
早教,這兩個字各位爸爸媽媽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在寶寶到了八九個月大時,很多家長便開始思考並研究早教這件事。但是,你真的瞭解早教嗎?早教,早到何時?又教些什麼呢?目前,很多爸爸媽媽都對早教這件事有很大誤區,“早教”“早教機構”“上課”“學習”這幾件事兒相信有很多家長都傻傻分不清,彆著急,往下看。
什麼才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首先,早教不是提前教育
早教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但總是會被狹隘化使用。將早教等同於學習應試教育的內容,顯然是不妥當的。早教更準確地說是指每個孩子個體發展時,家庭給予他的所需要的早期教育:0~6歲期間的家庭教育,不是提前教育。孩子的成長週期有他一定的規律,正所謂童年只有一次,彌足珍貴。
第二,早教的基礎是家庭
談論早教、良好的早教,其基礎必須是基於家庭的。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對孩子有要求,那首先家長自己也必須做到“言傳身教”。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反而寄希望於通過教育機構去做到,則無異於緣木求魚。我們每一個人性格或行為特質都有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影響,這恰恰源自於他們日常的言行舉止,這也會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產生影響。
再次,早教是個性化教育
大部分的父母,其行為都只是圍繞著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於是才會出現“依樣畫葫蘆”地照本宣科教育孩子。但這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孩子在接受行之有效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尊重孩子成長的基礎上,營造有著自身成長規律的環境和良好的家教氛圍,才能為孩子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把早教狹義地理解為“在早教中心上課”,或是“在家裡陪孩子玩玩”,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
那麼,早教到底教什麼呢?小編現在來給各位來普及:
早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
早教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孩子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長之上的,因為所有教育的選擇都是父母思想的體現。如果不能從兩人世界的夫妻成熟蛻變成三人世界中的父母,那麼就極有可能會對早教做出錯誤的判斷:一種是早教等同於應試學習;一種是認為早教不需要。只有當父母能夠正確認識了早教,才會能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才是早教的核心價值,父母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父母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理解孩子的行為,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家庭的教養氛圍,從而才能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成長元素,這才是早教學習的第一步。
通過外界獲得成長機會
父母作為早期教育的實施者,並不能包辦所有的家庭教育。因為,當父母客觀地分析自我後,會意識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對孩子早教的部分時,就可通過外界的資源來完成對孩子早教的補足,比如早教機構。但這種補足必須結合孩子的特點、父母的能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比如,一個不知道應該怎麼和孩子玩的父母,就很可能需要藉助一個親子班來開拓自己的思維,從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玩耍的技巧,這就是一個補全的過程。
早教不是上早教機構
早教的含義是“早期教育”,不是“上早教機構”。胎兒為了能夠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在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出生了。而人後天的一切行為和思維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嬰兒出生後,大腦神經繼續在發育,神經網路一刻不停地生長、斷裂、重組,把有用的神經通路留下,沒用的去除。這個過程,有個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就是“用進廢退”。早期教育的意義,說到底其實就是儘早地為孩子提供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發展的環境和方法,也就是說,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豐富的環境。一歲以前,主要是刺激孩子各個感官以及體能的發展***人類早期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發展決定了人類日後其它發展領域和高階行為的發育狀況。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視覺和人的閱讀能力有關;聽覺使人能接收語言訊號;觸覺讓人類能通過觸摸了解事物;說話、握筆寫字也都有賴於運動功能,等等***。到了一歲,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社交機會來促進思維過程、語言鍛鍊、情緒情感的理解等等。樓主的孩子一歲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交機會,因為在家裡,與孩子互動的人往往都只是家人,孩子需要通過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的交往,瞭解到家庭之外的一些社交狀況與社會規則,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視野的擴大和互動的增多,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輸入和語言學習。因此,如果家長能夠在家裡就給孩子提供了孩子早期成長所需豐富的環境,那麼就沒有必要非去早教班不可。但如果家長對於如何為孩子進行早教沒有概念,希望得到專業的建議,那麼就要尋求幫助。媽媽可以通過專家講座、媽媽論壇、網際網路絡、書籍等渠道尋求資訊,而早教班是獲取專業幫助的一種更具體化的渠道。前提是,選擇專業的早教機構。專業的早教機構提供的服務應該不僅僅是一節45分鐘的課程,而是對於父母如何營造早期教育環境、如何進行親子活動的專業性指導。當然,目前早教行業蓬勃發展,市面上的早教品牌也名目繁多,對於其專業性的衡量,是個更大的話題,我們只能再立話題另議。總結一下,一個人知識的積累,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豐富的。但學習的能力,是在出生時最強,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低的。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要從零歲開始。當然,我們也可以別用“教育”這麼沉重的詞——通俗一點說,就是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儘可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輸入等方面的刺激,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被重視、被理解、安全、自信、快樂。這就是早教的意義。能達到以上這些,啥早教班也不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