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的不良反應有什麼
輸血是指將血液通過靜脈輸注給病人的一種治療方法,在現在醫學領域運用非常的廣泛,但是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輸血的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獲得其中的1項以上者確診為過敏反應。一旦出現上述反應應立即減慢輸血速度,給予地塞米松入壺,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輸血,並給予1/1000腎上腺素皮下注射,並給予補液、升壓、吸氧治療,所有患者均治療有效。
2.非溶血性發熱反應
輸血後短期內或輸血過程中即發生寒戰、發熱,發熱者體溫可達38℃~41℃,患者均出現噁心、嘔吐、面板潮紅,反應持續1~2小時,然後出汗、退燒。發熱的高低與輸血速度計輸入白細胞計數及熱源量成正比,有時可在輸血後幾小時後才反應。反應發生時應立即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病情。寒戰時給予保暖、鎮靜劑,發熱時可用退熱藥。
3.輸血後紫癜
均在輸血後7天左右發病,發病急劇,有明顯的畏寒、高熱、蕁麻疹;時有頭痛、胸痛、呼吸困難。有不同部位的出血、面板廣泛的淤點與淤斑、齒齦出血、鼻出血、黑便;均伴血小板降低,患者血漿和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IgG,做骨髓細胞血檢查:增生明顯活躍,巨核細胞增多,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給予甲強龍靜點,免疫球蛋白靜點。
4.移植物抗宿主病
發熱、面板潮紅、皮疹、嚴重腹瀉、肝脾腫大等。最高體溫達40℃,給予甲氨蝶呤靜點,環孢素、強的鬆口服。複查血常規及轉氨酶直至正常。
5.輸血性血色病
臨床上出現面板色素沉著、肝功能損害、糖尿病、心律不齊、心功能不全、性功能減退。臨床上輸用新鮮紅細胞,口服祛鐵劑後症狀好轉。
6.大量輸血後反應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主要表現為:輸血過程中或後1小時,出現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頭痛、頭脹、咳嗽、先咳白痰,以後咳粉紅色泡沫痰,頸靜脈怒張等,嚴重者在短期內死亡,如有上訴症狀應立即停止輸血,患者取半臥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迴流,減輕心臟負擔;加壓給氧,同時給予20%~30%酒精溼化吸氧,減低肺泡內泡沫的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從而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遵醫囑給予鎮靜、擴血管、強心、利尿藥物。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流結紮。此外,對無貧血的患者可通過靜脈放血200~300ml減少靜脈迴心血量。
***2***枸櫞酸鈉中毒患者可發生肌肉震顫、手足抽搐;嚴重者血壓下降、出血、心室纖顫等。治療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ml。大量快速輸血還應注意高鉀血癥。
***3***出血如創面滲血不止,傷口持續出血、面板淤斑,甚至胃腸道出血,應檢測血小板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並根據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缺乏情況補充有關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為預防大量輸血可能引起的凝血異常者,可輸用儲存5天內的較新鮮血,或根據醫囑間隔輸入新鮮血或血小板懸液。
***4***血管微栓塞由於血液儲存1周後白細胞和血小板可以形成微小凝塊,輸大量這種血時,有大量微小凝塊迴圈到肺,堵塞肺毛細血管,引起肺功能不全。若用於心臟手術做體外迴圈,則微小凝塊可直接引起腦栓塞。因此,當大量輸血時,可採用5天內的血液或採用微孔濾器。
***5***低溫反應由於快速大量輸入從冰櫃中取出的冷血液,如每5分鐘輸入量達1升時,正常體溫將降至30℃以下,可發生心室纖顫。一般搶救輸血常不須達到上述程度,如確實需要時,則稍加溫後輸注為宜。
***6***細菌汙染反應其反應的程度因細菌的種類、輸血量和受血者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DIC、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死亡率高。一旦發現此類反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將剩餘血與患者血標本送化驗室檢查、作血培養和藥敏試驗,高熱者按高熱患者處理。
***7***溶血反應輸入異型血,造成血管內溶血,一般輸入10~15ml即可產生症狀。發生溶血反應立即停止輸血與醫生聯絡,並保留餘血。採集患者血標本重做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安慰患者,以緩解其恐懼和焦慮;維持靜脈輸液以備搶救時給藥;口服或靜脈滴注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雙側腰部封閉,並用熱水袋敷雙側腎區,防止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和尿量,並記錄。對少尿、無尿者,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護理,如出現休克症狀即配合抗休克搶救。
輸血的原則
交叉配血
臨床上輸血時首選血型為同型的血型交叉配血試驗。供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主側***直接配血***; 同時將受血者紅細胞與供血者血清相混合,稱為次側***間接配血***。如果兩側都無凝集反應,方可輸血,如果出現凝集反應,特別是主側凝集,絕對不能輸血。
手術及創傷
嚴重的創傷或外科手術引起的急性失血都可能導致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早期的有效擴容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1.緊急復甦:晶體液20~30ml/kg或膠體液10~20ml/kg加溫後5分鐘內快速輸注,根據輸液效果決定進一步如何輸血。
2.先晶後膠:晶體液用量至少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時可以考慮膠體液,晶:膠比通常為3:1。
3.紅細胞輸注:擴容恢復心輸出量和組織血流灌注後,如果患者較年輕、心肺功能良好,未必都要輸血,有明顯貧血症狀時可通過輸注紅細胞糾正組織缺氧。
燒傷科輸血原則
1.燒傷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波及全身的血容量下降***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下降,少尿或休克***,而血液濃縮會導致微迴圈淤滯,影響組織和器官的灌注,因此復甦僅用晶體液是安全有效的***晶體液和膠體液的使用方法可參考本章第一節的輸血原則***。
2.燒傷患者短期內發生的貧血一般不嚴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治療的實施貧血日益明顯,可以考慮輸血。
3.燒傷早期不宜將新鮮冰凍血漿作為擴容劑或促進傷口癒合劑,在後期治療中因凝血因子損耗而沒有替代品時,方可以考慮輸注補充。
輸血的適應症狀
溶血性貧血特別是急性發作
伴有缺氧症狀的各種溶血性貧血特別是急性發作,血紅蛋白迅速下降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AIHA***、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葡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者在接觸氧化劑藥物或化工毒物或進食蠶豆後,及多種其他溶血性貧血者可以發生急性大量溶血,血紅蛋白很快降至很低水平,缺氧症狀很明顯,生命受到威脅。這種病人急切需要輸血,以減輕缺氧狀態。AIHA和PNH病人輸血後溶血和黃疸可能加重,但為了搶救生命不得不冒一些險,至於輸什麼樣的血要考慮。G6PD缺乏者大多能較快地自行恢復,不一定需要輸血,但部分病人貧血可以很嚴重,處於迴圈衰竭的邊緣,往往輸血一次,可幫助其渡過危險期,以後就能很快恢復。某些溶血性貧血有時突然發生再生障礙危象或溶血危象,一般亦需要輸血。
伴有缺氧症狀的各種骨髓增生低下的貧血
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骨髓纖維化症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貧血等。這些貧血的治療大多不易見效,只有依靠輸血以提高血紅蛋白的水平,來維持生命。這些病人大多已適應於血紅蛋白低水平的狀態,而輸血對骨髓造血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如果血紅蛋白在60~70g/L以上,又無缺氧症狀,即不宜輸血。
患有難治性貧血等病人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或難治性貧血等的病人,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或病之晚期治療無效、貧血較嚴重時,往往需要輸血,最好是成分輸血。
貧血較重
重型β海洋性貧血、貧血較重的中間型β海洋性貧血、鐮形細胞貧血等,貧血常很嚴重,一般依靠長期輸血以維持生命。輸血對這類貧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用來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從而減少不正常紅細胞的生產和破壞。有人主張對重型β海洋性貧血的患兒從嬰兒時期開始即給以“高輸血療法”,可以使很多典型的症狀體徵不出現,並延長患者生命,不過最後仍不免死於繼發性血色病。亦有人採用“新生紅細胞”輸血的方法,以延長輸血的效果、減少輸血次數,從而延遲血色病的出現。輸血也用以抑制骨髓產生易溶血的PNH細胞,以減輕溶血。
急性大量失血
在液體大量進入血流之前,血液中紅細胞的濃度變化不大。而血液總量減少的後果如血壓下降、發生迴圈系統休克,比紅細胞量的減少嚴重得多。當一次失血量估計超過全身血液總量的15%時,就應輸血或先輸液。失血量不易準確估計,應多注意病人的血壓、脈搏,是否有出汗、噁心、煩躁等症狀。在輸血尚未準備就緒時,應先予以補液。以全血輸血最為適宜,但也可用濃集紅細胞加晶體溶液及血漿或白蛋白溶液。
燒傷病人喪失大量血漿
燒傷病人在最初幾天之內面板燒傷面喪失大量血漿。這時最需要補充血漿和晶體溶液,以恢復血液總量。以後溶血性貧血逐漸加重時,可輸以濃集紅細胞或全血。
嚴重出血和貧血
因血液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或血小板缺乏而有嚴重出血和貧血時,亦需要輸血。通常都用新鮮全血,因除了補充紅細胞,還能補充血漿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但如果貧血不很嚴重,主要的目的是止血,則還不如用新鮮血漿或血漿的生物製品——濃縮的凝血因子,效果更好。如血友病即可用因子Ⅷ的冷沉澱或高度濃縮物;血小板缺乏的出血可用濃集血小板的成分輸血。
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或維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細胞貧血,即使貧血較嚴重,一般不需輸血。因為用鐵劑、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後,自覺症狀很快改善,血象進步很快,就沒有必要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