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預防小常識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較常見一種疾病,但是多數的人對於這一疾病的認識不是很深。那麼?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糖尿病的相關預防常識,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的預防小常識

  1、減肥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鍊,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2、中年應關注血糖

  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3、睡眠適當: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4、吃肉先吃醋

  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5、選擇高纖食物

  標註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深呼吸減壓

  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7、避免獨居

  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8、少吃快餐、火腿

  每週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每週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新增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9、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發生各種感染性併發症,運動結束後要立即擦乾汗液,更衣,保持面板清潔衛生,避免發生感冒和面板感染。

  10、注意運動時間

  應選擇餐後進行***特別應用降糖藥物者***。儘量減少空腹運動,以免誘發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過2.8mmol/l的現象。此現象只能發生在服用某種藥丸或注射胰島素期間***,應詳細向患者介紹低血糖反應時症狀,如心慌,頭暈,出汗多等,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應時及時食用。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1.飢餓和多食

  因體內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洩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飢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飢餓如故;平時不吃甜食的人也開始不加選擇地吃很多甜食,這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了,這些異常症狀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手腳麻痺、發抖

  糖尿病人會有頑固性手腳麻痺、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痺、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眼運動神經麻痺,重視和兩眼不一樣清楚,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症狀,一經發現就要去醫院檢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應多加預防骨質疏鬆。

  3.疲勞、血壓高、尿液發白

  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痠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感冒後經常長癤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難感覺到症狀,當有感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檢查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發現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惡化,糖尿病的併發症也少。

  4.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當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眼皮下垂,視界變窄,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從遠視變為近視或以前沒有的老花眼現象等,要立即進行眼科檢查,上述症狀就是糖尿病會引起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出血、白內障、視力調節障礙等疾病的明顯表現。

  5.體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體日漸肥胖,食慾也正常,一旦發現體重下降很快,就應考慮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會增大胰島素的需求量,導至病情急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