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新課標實行以來,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尋恰當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以下小編將為大家陳列歷史學習的常見問題,還有相應的的解決方法!
歷史學習常見問題及這個解決方法如下:
一、時間與效率:
有的同學說已經投入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首先同學們應該認識到,高考與中考考查的方式與能力要求的不同,我們即將應對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高考歷史考什麼?高考歷史學科不僅明確要求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如何安排時間,歷史學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識點,掌握它們是學好歷史的前提,必須要有時間保證。如何有效果,我覺得應該堅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記憶一定量的歷史知識要點。具體地說,每天用於記憶歷史知識要點的時間以當天學習到的那部分知識為基本標準,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提高。
二、記憶與遺忘:
進入高中以後,同學們學習歷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遺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丟掉課本後頭腦中出現空白。首先同學們應該知道一點生理學知識,一定的遺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確的告訴同學們,很多知識你並沒有遺忘,而是儲存在你記憶的倉庫裡,在你需要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能夠很快調動這些知識。同時指出,在投入時間的時候,要避免一種想法,那就是別希望通過一次性投入後,把一個知識點記得滾瓜爛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許對於容量少、難度低的初中學習和階段性學習還能勉強應付,對於高中歷史學習來說,一定要避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堅持每天記憶的同時,每隔三天左右複習一遍,每隔一週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後面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每次投入的時間可以逐漸減少。
三、掌握與應用:
有的同學課本知識很熟悉甚至整個章節的知識都能夠背誦,課堂老師授課也能夠接受,單元知識考查的時候也能夠考出很不錯的成績,但是一旦大考時卻分數不理想。這種情況在尤其是平時很是用功的同學中較為常見。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記憶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不少同學按照初中的學習方法去死記硬背知識點,沒有去掌握基本的知識體系,這就必須注意對課本內容進行新的整合。二是沒有一定的習題量作保證,有的同學在平時也做習題,選擇題做了,但非選擇題答題時卻不能夠很規範完成,導致記憶中儲存的知識沒有能夠得到應用。三是審題能力的欠缺,缺少做題的基本程式,而導致或是時間不夠或是知識應用不夠或是語言的不規範甚至是走題。這種情況隨著訓練的頻率增加,訓練的力度加大,方式方法的指導,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四、做題與能力:
俗話說,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昇華。如何提升能力,有不少同學把數學學習的方法照搬到歷史學習上來,認為不用去過多記憶,只要多做題目,就能把歷史學好。固然,做題是必要的,是提升能力必要途徑,但是全面、系統、牢固、準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任何時候都是歷史複習的第一要務,否則也只能是望題興嘆。提高歷史成績的能力要素主要有兩條,一是對教材的閱讀與把握能力,通俗地說,就是一篇課文你能不能判斷它的主題,能不能分清楚全文的層次,能不能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能不能理解關鍵概念的含義。其次才是在做題目的時候具體表現出來的運用能力,一是要培養自己反覆閱讀題目和材料的習慣,審清題意抓住題眼,掌握題乾和材料中的有效資訊,搞清設問和材料意思再去答題;二是要促使自己整理答題思路,想清楚了,考慮全面了,再去回答,避免想半截丟半截;三是培養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表達精練、準確、完整;四是要在做題過程中自覺地把教材中學過的結論或史實與題目提供的內容相結合,讓自己的答案有理有據。
五、單科與綜合:
目前我省高考是“3+綜合”形式,高考歷史學科是融入文科綜合形式體現的,而我們平時的教學、學習、檢測是單科進行,因此有的同學到綜合考試中就不能夠很快適應,以至於月考甚至是高考成績不能如意。這就需要同學們要從內容到形式注意提高適應性。從內容上來講,我們在掌握歷史學科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把歷史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點聯絡起來,力求明確尋找到它們相互聯絡的內線上索並能夠表達出來。如歷史和政治學科的聯絡,不僅體現在基本知識點上,而且體現在一些基本原理和思維方法上;歷史與地理知識的聯絡,每一個歷史事件總是發生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的。從形式上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綜合考試題量的變化和學科試題交錯排列的變化上的適應性過程,在整體時間的分配上應該注意提前預估各科的難度和容量,做到心中有數,以防止出現時間的不足。其次在具體答題時,既要注意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絡,也要注意不同學科專業知識點和概念表達的不同特點,防止出現學科間專業知識的混淆。
六、定勢與創新:
知識的佔有與配置是在不斷創新的,因此目前的教育體制、教材體例、高考制度都在不斷的創新中發展,感受最為鮮明的是考試的創新。在高考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與考查的前提下,日常學習中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以前的一些創新,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很快的適應,這是中學師生的本能的要求;但是每次面對新的創新,我們往往又表現的手足失措而無法應對,這也是中學師生的共識。如何克服與提升,就要求在高三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創新思維,挖掘創新的潛質,突破思維定勢。首先在日常學習中積極鼓勵學生髮揮主觀思維,在聯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學生結合自己的思維感受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允許爭鳴;其次,在平常的練習和測試中,應該鼓勵學生在遵循基本歷史原理的基礎上,對一些觀點發表評論,充分表達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主觀判斷;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地的資訊,對於新材料、新情境、新設問、新角度的試題。介紹給學生,以提升學生的應急能力。
七、複習困難與解決
中考最後衝刺期歷史複習點撥
歷史是一門理解性記憶的學科,迴歸課本是第一位。我們首先可以對教材中的考點內容進行梳理和準確記憶;還可以藉助外力去複習,如藉助圖片資料、文獻資料去深化,通過不斷變換學習材料,來提高效率;然後通過訓練去落實,圍繞著考點內容,運用正確的方法技巧解題答題。
除了要夯實基礎之外,考生還要學會整合知識框架結構,學會縱向橫向的學習技巧,面對繁雜的知識,要邊概括邊總結,遠近相融,中外貫通。比如關於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問題,在考綱中是分佈在不同的朝代中敘述的,那麼我們在複習中可以自我進行整合:臨淄、邯鄲等城市的形成;隋唐時期的城市發展;明清時期南京、北京、蘇州、杭州,以及江浙地區市鎮等特點。
最後的衝刺期是一個強化、飛躍的階段。對於基礎知識弱的同學,要“三本必讀”,讀目錄、讀大事年表、讀課文,每天掌握一些,再加上覆習過程中各個題目的訓練,自然而然就會掌握於心。同時根據考綱的變化,妙用、巧用、活用歷年高考題。高考題每年都是穩中有變,不斷有新創意的試題出現,如果仔細研究歷年高考題便能發現其變化的脈絡,可以預測動向,從而考生可以強化重點地去複習。
掌握答題的一般方法更有助於提高分數,題目型別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要仔細審題,通過審題,明確三個方面:回答內容、限制條件、回答依據和方式。
注意要按問作答。避免畫蛇添足,弄巧成拙。如“請列舉近代法國侵略中國,給中國文化造成嚴重破壞和損失的最突出事例”,本來只要答出“焚燬圓明園”就行了,但有的學生答“八國聯軍焚燬圓明園”,結果因史實性錯誤而不能得分。
- 歷史學習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 歌曲剪愛推薦
- 2017全球最好用的十大洗髮水品牌排行榜
- 高中生邊城讀後感優質例文五篇
- 小學音樂教師實習總結範文
- 傷感愛情想哭的個性簽名
- 兒童火災逃生自救兒歌有哪些
- 電腦老是無法上網怎麼辦
- 電腦顯示器出現水波紋怎麼回事
- 成語類的燈謎大全及最佳答案
- 眼角長斑是什麼原因
- 電大計算機本科畢業論文
- 暖人心的經典話語
- 最快的懶人減肥方法
- 會計代理記賬管理
- 不可不知的祛斑小竅門
- 新春致員工一封信
- 最新經典情感的微博語錄
- 友誼是你一生的財富閱讀答案
- 適合女生聽的好聽的歡快歌曲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