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川貝母別稱貝母、川貝、岷貝等,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乾燥鱗莖,下面小編整理了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吧。

  川貝母的藥用價值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歸經】肺、心經。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主治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癧、乳癰、肺癰。

  川貝母的藥用功效

  1、散結消癰:貝母具散結消癰的作用。無論川貝、浙貝皆有清熱化痰、散結消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火鬱結多導致瘰癧之症,熱毒壅結所導致的瘡瘍、乳癰之症以及治療肺癰咯吐膿血、胸悶咳嗽之症,具有很好的療效。

  2、清肺化痰:川貝母性寒味味苦,具有清肺化痰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內傷久咳,燥咳,咳吐燥痰、熱痰之症,效果很不錯。浙貝母味苦,具有清化熱痰、降洩肺氣的作用,多用來治療外感風熱咳嗽及痰熱鬱肺所導致的咳嗽等症。

  3、解毒消腫:土貝母為葫蘆科植物土貝母的乾燥塊莖,性味苦,具有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可適用於治療乳癰、瘰癧、痰核等症,具有很好的療效。

  川貝母的藥用禁忌

  1、《本草經集註》: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2、《本草經疏》:寒溼痰及食積痰火作嗽,溼痰在胃噁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溼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中惡嘔吐,胃寒作洩並禁用。

  川貝母的相關論述

  1、《本草會編》:治虛勞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婦人乳癰、癰疽及諸鬱之症。

  2、《本草經疏》:貝母,肺有熱,因而生痰,或為熱邪所幹,喘嗽煩悶,必此主之,其主傷寒煩熱者,辛寒兼苦,能解除煩熱故也。

  3、《本草匯言》:貝母,開鬱、下氣、化痰之藥也。潤肺消痰,止咳定喘,則虛勞火結之證,貝母專司首劑。

  4、《長沙藥解》:貝母苦寒之性,洩熱涼金,降濁消痰,其力非小,然清金而不敗胃氣,甚可嘉焉。

  川貝母的注意事項

  1、在服用川貝母期間忌食太過油膩或是辛辣的食物,其實及時不是川貝母,在服用其他草藥類時都是需要飲食清淡些的,因為辛辣或太過油膩的食物會破壞食物的藥效。

  2、脾胃虛寒及寒痰、溼痰者不宜慎服。因為川貝母的藥效微寒,所以脾胃寒的人食用川貝母或許或出現更多的問題。

  3、孕婦、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在食用川貝母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食用得更加安全健康且放心。

  4、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對川貝母過敏的人禁用,如果是過敏體質,則是要慎用川貝母,避免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

  川貝母的食用方法

  1、豬肺貝母湯

  【材料】豬肺150克,川貝15克,白糖60克,百合30克,淮山30克,薏苡仁20克。

  【做法】水煎湯服食。

  【功效】主要治療肺結核陰陽兩虛型,表現為咳嗆咯血、骨蒸癆熱、盜汗遺精、形體羸弱、氣短自汗、面浮肢腫、食慾減少、大便溏,舌質紅、少津或舌淡體胖有齒痕,脈微細。

  2、丹蔘川貝燉雞

  【材料】川貝母10克,丹蔘10克,雞肉200克,冬菇20克,紹酒10克,鹽5克,蔥10克,姜5克。

  【做法】把雞肉洗淨,切4釐米見方塊,冬菇潤透,洗淨,切成兩瓣,丹蔘潤透切3釐米長的段。姜拍鬆,蔥切段。把雞肉、丹蔘、川貝母、冬菇、紹酒、鹽、姜、蔥放入鍋內,加上湯400毫升,用武火燒沸,文火煮1小時即成。

  【功效】活血通陽,止咳祛淤,主要適合於痰淤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3、雪梨貝母粥

  【材料】粳米100克,梨500克。

  【做法】把川貝用冷水浸泡1小時後取出,圓糯米用冷水浸泡1小時後瀝乾水備用。雪梨洗淨,削去外皮剖開去心,切片備用。粥鍋內加清水,用大火煮開,加入川貝及圓糯米轉小火煮開後繼續煮40分鐘,再加入雪梨片煮20分鐘,最後用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甜爽可口,清涼潤肺,可用於久咳難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