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佳節,對於我國意義甚重,寓意深遠,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重陽節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正好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諧音,所以人們認為這天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青年必須履行孝敬老年人,愛護老年人,贍養老年人的義務。因為“九九”與“久久”是“但願人長久”的諧音,所以規定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為“敬老日”。這給重陽節賦予了新的內容。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年糕等,這些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重陽節燈謎

  1、九九重陽日,蜻蜓點點心、果實名

  答案:蘋果

  2、不妨風雨到重陽、四字常言

  答案:有點過節

  3、秋到重陽人重聚、商品

  答案:香菸

  4、“待到重陽日、古代科舉名詞

  答案:探花及第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四字禮貌用語

  答案:後會有期

  6、九月九,釀新酒曆法用語二、重陽,

  答案:立春

  7、“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四字民俗

  答案:重陽登高

  重陽節小故事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