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後感怎麼寫

  高一寫讀後感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寫。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高一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高一讀後感範文篇一

  觀杜甫。閒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遊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遊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似乎註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詩聖”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詩史”,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後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常客,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讚歎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於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控這片曾經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築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心的震撼揚於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飢、民寒訴說。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高一讀後感範文篇二

  做自己的贏家

  ——讀《居里夫人》有感

  我被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她的一生,對於年輕的我有著太多太多的啟示。在我看來,這個本名叫做瑪妮雅·斯可羅夫斯基的普通波蘭女孩,日後之所以會成為舉世聞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的品行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出生時,波蘭正在遭受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家庭的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她。斯可羅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有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幼年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理科教師,但從未刻意地去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之後能夠更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地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志向。至於居里夫人的母親,則是做出了更大的犧牲,放棄了原本的工作。在身患重病、家境貧寒的情況下,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幼小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她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培養孩子不是養貓養狗,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父母,關係重大。

  斯可羅夫斯基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們不僅個個成才,而且團結友愛,感情甚篤。瑪妮雅和姐姐布羅妮雅之間的手足之情尤為感人。姐妹倆先後資助對方完成了大學學業,其謙讓、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報紙上的一些社會新聞,講到兄弟姐妹為了爭奪財產而對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來這些人真該感到羞恥,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血緣親情才對,為何一旦牽涉到利益的問題就會變得如此自私無情呢?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他們拋棄了生命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實在是得不償失。

  整本書中最具有現實意義的、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章。她當時經濟拮据,為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床,學習到凌晨三點再休息。冬日的巴黎寒風刺骨,一床薄被怎敵嚴寒!於是瑪妮雅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重量和溫暖感,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談不上添置衣服。而居里夫人正是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看到這裡我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現在的我生活太安逸了,以至於空有雄心大志,卻拿不出什麼實際行動出來。以前學生時代訂下的學習計劃,哪回不落個虎頭蛇尾,一紙空文的下場。我實在很想擁有居里夫人拼搏奮鬥的那股勁頭,哪怕有三分之一也行。但我知道,有些東西看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可放下書本,跑到外頭讓太陽一晒,那點所謂的“激情”便揮發掉了一大半,一會兒就消失無蹤。其實成功的祕訣人人都懂,關鍵在於能否真正地身體力行,持之以恆。事實上這樣的人太少了,所以成功者寥寥。

  居里夫婦為那些有志於做學問的人做出了最好的榜樣。科學是最神聖的,居里夫婦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眾,因為科學是屬於全人類的。對待科學應如此,我們的為人處事何嘗又不是這樣呢?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但在生活上,他們卻毫無苛求,“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探索真理沒有捷徑可走,我們面對的必將是一條寂寞、崎嶇而又漫長的道路,生活中不要知難而退、臨陣脫逃,否則最終擊敗的不是困難,而是我們自己。

  高一讀後感範文篇三

  等那一朵玫瑰的盛放,等那一段旅途的終點,等一首歌的落音,等一個故事的謝幕。

  從小王子離開612星球上獨一無二的玫瑰開始,註定了這是一個刻苦銘心而又漫長的旅程,臨別的時候,玫瑰還是那樣的倔脾氣,不肯委聲的訴說不捨,像極了我們生活中那些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面對自己的親人、愛人,還要死死捍衛著那副尊嚴的皮囊,直到遠送離去的背影,落下斜陽草樹中的眼淚。玫瑰當然知道,離開了612星球,她就不是唯一的玫瑰了,指不定是唯二還是唯幾,所以她還是無奈自己的倔強,在朦朧中遠眺著小王子的背影。想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在特定的時候,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去訴說自己的情感,人世間沒有多少次表達真心的機會,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

  小王子之後遇到了別的星球上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人,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星球上的人。一個星球上的是自以為全宇宙最富有的一個男人,他坐在自己的小辦公室裡面,沒日沒夜的數著星星,他說全宇宙的星星都是他的,所以他要好好管理他們,就必須得每天都這麼數著。小王子不瞭解這麼富有有什麼意義,可是那個富有的人卻覺得只要擁有了財富什麼都可以做了。小王子唉聲嘆氣的離開這個星球,留下了心中的一堆疑問。其實那個男人就像是我們生活中那些只懂得去拼命賺錢,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景物的人。為什麼要把星星當成錢財去佔有呢?為什麼不把它們當成美景去欣賞呢,一大片一大片的星空盡在眼底,沒有錢財,權利,沒有慾望,天下的所有都可以是自己眼中的一番美景。佔有不如去欣賞,這是一個道理,有人能讀卻不一定能夠讀懂。另一個星球上的一個人也是很有趣的,小王子看到他的時候,只見他前一秒鐘點燈,後一秒鐘又把燈熄滅了,一直這麼迴圈。小王子問:“你在幹嗎呢?”點燈人說“我是一個點燈人,這個星球公轉太快,天黑天亮很快,我必須不斷的點燈滅燈。”小王子說:“那你為什麼不一直跟著太陽一直走呢,這樣你就永遠不用點燈了,因為永遠都是天亮著的!”點燈人笑了笑,說:“或許我存在的意義就是點燈,這樣那些需要照明的人才能夠看到光亮。”小王子若有所思地離開了。點燈人存在的意義是點燈,沒錯啊,盡忠職守,各司其職,是這個社會很需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醫生存在的意義就是醫治病人,不能為了少醫治病人而去到一個很健康的地方,警察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治安穩定,不能為了業績,而去到一個太平的地方,而減少自己工作次數。明白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昇華靈魂的金鑰匙。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名聲大震的人,做一個默默的點燈人也不錯,至少在自己一生的旅途中,曾經為某某亮起過很重要的點點星光。

  小王子曾到過地球上一處的玫瑰園中,他看到滿園盛放的玫瑰,玫瑰嘲笑他說:“這裡的玫瑰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漂亮,沒有你的獨一無二的玫瑰。”小王子眼神更堅定了,他說:“因為我對我的玫瑰付出過時間,所以她是獨一無二的。”背對著一片奚落,小王子離開了玫瑰園。“因為我對我的玫瑰付出過時間,所以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上億的人兒匆匆而過,身邊有珍惜的人是因為我們都對彼此付出過時間,所以對我來說他是獨一無二的,以後人生的道路上,相惜相伴。從大爆炸開始,時間就一點一滴開始被我們認知,消耗。把我們短暫的光陰消耗到別人的身上,說明他必定是珍貴的,無可取代的,光陰和人重疊在一起,變成了珍貴的回憶,獨一無二的回憶。不論世人怎麼看這樣的過往,對你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聖埃克絮佩裡為成人的世界寫了一部童話,寫美了世間的匆忙,點綴了夜裡不曾亮起的星星,閃耀在地球這個謎一樣的國度,投射出一片紅心,照在了612星球那朵孤獨的玫瑰上。小王子在沙漠中對我說,他想要回去看玫瑰了,玫瑰一定很孤單,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翹首以盼,他的漂流應該結束了。無怨無悔的玫瑰,忠誠的狐狸,嬌豔的玫瑰園裡千萬朵玫瑰,執著的點燈人,固執的醉酒人,自以為擁有全宇宙財富的數星星的人……所有所有都是現實社會中不同型別的人的投影,寫得一針見血,深刻,引人深思。

  我希望我能去到大沙漠中再遇到小王子,聽一段美好的過往,整理人生,整理回憶。

  一個人有一朵玫瑰,或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