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

  到了三伏天,很多人都到醫院裡排隊進行艾灸治療。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艾灸面板毛孔是開合的,艾灸會很容易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到達增強體質的目的。那麼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麼呢?哪些人不適合艾灸?下面一起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項吧。

  三伏天艾灸養生

  夏天是做艾灸的好時機。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補陽氣的好時候。這時候做艾灸,就像在太陽底下晒溼衣服,一舉掃除體內的溼氣。特別是“三伏灸”,就是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段時間做艾灸。適合調理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覆感冒、關節炎等冬天易發作,需要夏天緩解的疾病。而且三伏灸還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傳統上,三伏灸適合陽氣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適合兩大類疾病,一是有過敏新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新鼻炎、老年慢新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痛、虛寒頭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見的慢新骨關節病等。

  三伏天進行艾灸注意事項

  三伏天艾灸要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蔭虛質、淤血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蔭虛質和體質溼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新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溼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院問診,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症,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約問診時間。

  三伏天艾灸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中國吃網提醒,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新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三伏天艾灸貼藥後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灸”,貼藥後起水泡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面板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面板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區域性面板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面板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後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後如面板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做三伏天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後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並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