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的應用有哪些

  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市盈率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市盈率的影響因素

  股息發放率b。顯然,股息發放率同時出現在市盈率公式的分子與分母中。在分子中,股息發放率越大,當前的股息水平越高,市盈率越大;但是在分母中,股息發放率越大,股息增長率越低,市盈率越小。所以,市盈率與股息發放率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

  無風險資產收益率Rf。由於無風險資產***通常是短期或長期國庫券***收益率是投資者的機會成本,是投資者期望的最低報酬率,無風險利率上升,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上升,貼現利率的上升導致市盈率下降。因此,市盈率與無風險資產收益率之間的關係是反向的。

  市場組合資產的預期收益率Km。市場組合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越高,投資者為補償承擔超過無風險收益的平均風險而要求的額外收益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與市場組合資產預期收益率之間的關係是反向的。

  無財務槓桿的貝塔係數β。無財務槓桿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沒有財務風險,無財務槓桿的貝塔係數是企業經營風險的衡量,該貝塔係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與無財務槓桿的貝塔係數之間的關係是反向的。

  槓桿程度D/S和權益乘數L。兩者都反映了企業的負債程度,槓桿程度越大,權益乘數就越大,兩者同方向變動,可以統稱為槓桿比率。在市盈率公式的分母中,被減數和減數中都含有槓桿比率。在被減數***投資回報率***中,槓桿比率上升,企業財務風險增加,投資回報率上升,市盈率下降;在減數***股息增長率***中,槓桿比率上升,股息增長率加大,減數增大導致市盈率上升。因此,市盈率與槓桿比率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

  企業所得稅率T。企業所得稅率越高,企業負債經營的優勢就越明顯,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低,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企業所得稅率之間的關係是正向的。

  銷售淨利率M。銷售淨利率越大,企業獲利能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股息增長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銷售淨利率之間的關係是正向的。

  資產週轉率TR。資產週轉率越大,企業運營資產的能力越強,發展後勁越大,股息增長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資產週轉率之間的關係是正向的。

  市盈率的指標缺陷

  計算方法本身的缺陷。成份股指數樣本股的選擇具有隨意性。各國各市場計算的平均市盈率與其選取的樣本股有關,樣本調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著變動。即使是綜合指數,也存在虧損股與微利股對市盈率的影響不連續的問題。舉個例子,2001年12月31日上證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億元,而是0.01元,上證A股的市盈率將升為48.53倍。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虧損,它將在計算市盈率時被剔除出去,上證A股的市盈率反而升為43.31倍,真所謂“越是虧損市盈率越高”。

  市盈率指標很不穩定。隨著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會大起大落,這樣算出的平均市盈率也大起大落,以此來調控股市,必然會帶來股市的動盪。1932年美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市盈率卻高達100多倍,如果據此來擠股市泡沫,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險的,事實上當年是美國曆史上百年難遇的最佳入市時機。

  每股收益只是股票投資價值的一個影響因素。投資者選擇股票,不一定要看市盈率,很難根據市盈率進行套利,也很難根據市盈率說某某股票有投資價值或沒有投資價值。令人費解的是,市盈率對個股價值的解釋力如此之差,卻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場是否有投資價值的最主要的依據。實際上股票的價值或價格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用市盈率一個指標來評判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是很不科學的。

  市盈率的應用

  市場上幾乎沒有人不注意股票的市盈率,這種衡量指標很簡單、直觀,如果用好市盈率指標,對投資者提高收益幫助很大。

  股票市盈率高低,大致能反映市場熱鬧程度。早期美國市場,市盈率不高,市場低迷的時候不到10倍,高漲的時候也就20倍左右,香港市盈率大致也是如此。中國股市市盈率低迷的時候,15倍左右,高漲的時候超過40倍***比如2001年***。市盈率過高之後,總是要下來的,持續時間無法判斷,也就說高市盈率能維持多久,很難判斷,但不會長久維持,這是肯定的。

  一般成長性行業的企業,市盈率比較高一點,因為投資者對這些企業未來預期很樂觀,願意付出更高的價錢購買企業股票,而那些成長性不高或者缺乏成長性的企業,投資者願意付出的市盈率卻不是很高,比如鋼鐵行業,投資者預計未來企業業績提升空間不大,所以,普遍給與10倍左右市盈率。

  美國90年代科技股市盈率很高,並不能完全用泡沫來概括,當初一大批科技股,確確實實有著高速成長的業績作為支撐,比如微軟、英特爾、戴爾,他們1998年以前市盈率和業績成長性還是很相符的,只是後來網路股大量加盟,市場預期變得過分樂觀,市盈率嚴重超出業績增長幅度,甚至沒有業績的股票也被大幅度炒高,導致泡沫形成和破裂。科技股並不代表著一定的高市盈率,必須有企業業績增長,沒有業績增長做為保證,過高市盈率很容易形成泡沫,同樣,緩慢增長行業裡如果有高成長企業,也可以給予較高的市盈率。

  處於行業拐點,業績出現轉折的企業,市盈率可能過高,隨著業績成倍增長,市盈率很快滑落下來,簡單用數字高低來看待個別企業市盈率,是很不全面的,比如前年中信證券市盈率100多倍,但股價卻大幅度飆升,而市盈率卻不斷下降。包括一些微利企業,業績出現轉折,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在用市盈率的同時,一定要考慮企業所在行業具體情況。

  不能用該國企業市盈率簡單和國外對比。因為每個國家不同行業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比如航空業,中國應該算是朝陽行業,而國外只能算是平衡發展,或者出現萎縮階段。房地產行業國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在工業化程度很高國家,算是穩定發展,因此導致市盈率有很大差別。再比如銀行業是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成長的空間還是很大,而西方國家,經過百年競爭淘汰,成長速度下降很多,所以市盈率也會有很大不同。一個行業發展空間應該和一個國家所處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政策,消費偏好,有著密切關係。不同成長空間,導致人們預期不同,會有不同的定價標準。簡單對照西方成熟市場定價標準很容易出錯。

  在考慮市盈率的時候,應該記住三樣東西:一是和企業業績提升速度相比如何。二是企業業績提升的持續性如何。三是業績預期的確定性如何。

市盈率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