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泥塑的好處

  陶土是無毒無臭的天然礦物,柔軟溼潤,可塑性強,親近可愛。陶藝製作,能滿足兒童好動、好奇、好勝的需要,人人喜歡製作,個個都能成功,兒童更喜歡它。陶藝製作,人人左右手動手操作,個個左右腦積極思考,能夠培養兒童左右手協調操作能力,促進左右腦協調發展。下面是給大家介紹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陶藝教育特點:

  ***1***返璞歸真,親近自然。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沙,親近水的天性。泥和水是生命的起源,沒有泥和水就沒有生命。人類產生後,泥和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家鄉的泥和水更具有親和力,過去人們常常懷揣泥土遠離家鄉,具有無限的思念之情。陶藝所用的泥土是純天然的物質,無毒無臭,可塑性強,它與塑料、絨布玩具不同而更接近自然。每個成人都會有小時候經常***或渴望***玩泥沙玩水的記憶,玩起來忘了時間,其樂無窮;對兒童來說,玩泥巴是最愜意不過的遊戲,雖然他們對陶藝懂得很少,但那種對原始材料處理得天獨厚的能力,溢位心靈的想象以及遊戲似的創作方式的確讓人著迷。

  ***2***可塑性強,隨心所欲。宜興的陶土是無毒無臭的天然礦物,經塑料袋包裝後,水分不易蒸發,溼潤柔軟,可塑性強。在陶藝教學中,教師巧妙地為兒童構想一個有趣的思維空間,讓兒童在一種可見的泥土形態中,直覺地去"隨形"、"隨勢"、"隨地"地展開聯想,並根據需要用手對泥作搓、捏、拉、團等動作,隨心所欲地進行打平、壘高、滾圓、拉長等造型,在造型過程中產生創作的靈感,從而使作品區域性或整體的內容形狀和姿態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滿足需要,體驗成功。兒童具有好動、好奇、好勝的天性。陶藝教育活動正好符合這一天性,滿足這一需要。兒童陶藝製作,可站立、可坐下、可手動、可口說,無拘無束、自由操作,這樣能釋放兒童的能量,滿足好動的需要。在製作過程中,兒童隨心所欲,隨時隨地會發現自己的、他人的作品動態過程和靜態結果,其形態和內容各有千秋、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兒童處在好奇之中,從而好奇需要也得到滿足。由於陶藝可塑性強,兒童可隨心所欲,隨形制作,都會得到一個結果。一般而言,兒童主科成績好,動手操作差,主科成績不好,動手操作反而好;但陶藝教學能使兒童"知能互補",從而使兒童"人人有作品,個個都成功";而且作品區域性或整體各不相同,教師只要發現兒童作品的優點,進行激勵評價***"粗人粗做,樸實無華,細人細做,光滑逼真"***,兒童都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兒童在製作過程中進行適時評價和兒童作品製成時集中評價,以及作品存放櫥裡展示時同學的評價,各有差異,說法不同,又會激發競爭意識,滿足兒童好勝的需要。

  ***4***人人動手,開發智慧。"思維在手尖上跳動"。陶藝教育全員用雙手全程製作,兒童參與面廣,參與時間又長,從而使兒童左右腦都在積極思考中。兒童製作陶藝前,首先進行構思,對製作什麼樣的形狀和內容進行積極思考;在製作過程中,兒童"隨形"、"隨時"、"隨地"通過左右腦積極思考,並通過腦神經系統傳遞,指揮雙手怎樣製作,在製作過程中,通過雙眼發現新問題,又傳遞給大腦,大腦通過思考判斷、做出決策,又經過腦神經傳遞指揮雙手調整製作或繼續發揮,這樣迴圈往復地及至完成。因此,兒童左右手操作多,促使左右腦積極思考,從而左右腦思維相應得到協調發展,兒童的智慧也得到開發,而且,由於兒童隨心所欲地製作,大腦也自由發揮想象,創新思維由此得到發展。

  二、陶藝教育促進兒童身心的發展

  ***一***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兒童的興趣。"努力培養學習興趣,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減輕兒童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一把金鑰匙。陶藝教學,無疑是一個激發兒童學習興趣的良好場所。

  陶藝教學使兒童感到親近、自由輕鬆。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的天性。陶土溼潤柔軟,兒童感覺親近。由於陶土的可塑性,座位的自由組合,製作內容的開放,兒童感覺十分自由和輕鬆。渴望自由也是人的天性,而自由最能讓人的潛力得到盡情發揮,在自由中能充分施展才華,張揚個性,體驗成功。因此兒童學習陶藝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學習興趣相當濃厚。幾乎忘了學習時間,忘了下課鈴響,巴不得下次又來上陶藝課,甚至把對上陶藝課的興趣遷移到其它學科中,促進全面發展。

  ***二***有利於情感的發展

  情感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反映,是人的主觀體驗。情感可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之類。

  有利於道德感的發展。道德感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與道德觀點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內心體驗。它表現在對祖國、集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也表現在工作事業、學習等諸方面。

  陶瓷藝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標誌,它的產生和發展,是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作為"陶瓷古國"的中國,有著許多藝術作品的圖片,可讓兒童欣賞,使之眼界得到開闊,文化底蘊逐步加深,藝術美得到享受,愛國熱情得到增強。在陶藝教學中,有時選擇較大或較複雜的內容,花費時間較多或所用的泥土較多,兒童單獨難以完成,需要利用小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在合作中一起構思,一起製作,一起探討創作的形式和製作的方法等,還要進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協調,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作品。這種合作能充分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學習、相互關愛,不斷超越的人文精神。另外,在陶藝課堂中,由於兒童親身經歷了製陶的過程,知道一件作品的產生是多麼來之不易,懂得了成功的背後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因此,在生活中他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愛護,這是其他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促進了理智感的發展。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動過程中認識,探求或維護真理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在陶藝課中,兒童全身心投入對陶土及創造物件的體驗之中,感其形,掂其量,悟其質,才能體驗創造出蘊含他們內心情感生命的陶藝作品的喜悅。

  促進審美感的發展。審美感是由審美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陶瓷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徵,優秀的陶藝作品可以打動人的情感,人的精神,淨化和陶冶人的心靈,使人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首先,是在欣賞陶瓷作品***圖片、錄影、實物***中,發展了兒童感受泥塑工藝和現實美的能力。其次,在雙手製作過程中,兒童努力嘗試去發現美的造型,去予以實現。第三,由於陶土可塑性強,具有魔術般的變化,兒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三***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陶藝教學讓兒童親近、喜歡、自由,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土和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們與生俱來就有親近感,兒童玩土、玩沙、玩水是天性,很喜歡玩它們;陶土無毒無臭、潤滑、柔軟,兒童更喜歡它。上陶藝課,無拘無束,身體自由活動,雙手可敲打、揉搓、拉、團,動作自由、隨心所欲,學習熱情非常高漲,思維處在積極狀態中。

  陶藝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過程。陶土可塑性強,兒童可"隨形"、"隨時"、"隨地"地自由發揮;若教師供給一個半主題,或無主題的內容,兒童自由暢想可吸取大量、廣泛的外界各種資訊,進行巧妙地構思,在製作過程中隨形發揮,自由組合,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做《海底世界》兒童可以做各種熱帶魚,也可以嘗試海星、海馬、海龜,還可以製作海草、海帶,千姿百態、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給兒童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又如《想象中的船》一課中,兒童的想象已插上翅膀,香蕉船、衣服船、植物船、動物船、會跳舞的船、會唱歌的船,各種各樣有趣又新奇的船,真讓人佩服。陶藝教學,從形狀看千姿百態,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開放過程;從內容看豐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題的內容,兒童也會從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去挖掘內容。如《魚的世界》,可讓兒童從職業上去考慮,會製作出:魚老師、魚兒童、魚警察、魚老闆……而且每個職業從性別、年齡、民族、服飾等考慮,兒童塑出來的內容又不相同,形態也各異,創造力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又如《鞋的世界》,努力讓兒童從鞋的形狀、大小、功能等考慮,兒童創作的作品也各不相同,創新思維也會積極開展。

  ***四***張揚了兒童的個性

  陶藝可塑性強,兒童可隨心所欲,均按自己個性特點自由發揮,個性才得到張揚。上課時,教師讓兒童根據各人的性格和需要。"隨形"、"隨時"、"隨地"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體現"樸實無華,大大咧咧"的豪放風格;細人細做,精雕細刻,光滑華麗,體現"形準面光,精巧玲瓏,文雅稚氣"的風格。不同性格,所製成的作品的風格也不同,都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

  兒童自由組合座位,努力使同桌、同組之間獲得認同感,彼此之間個性接近,感情融洽,從而心情舒暢,產生美好的心境,在製作中容易交流,給予共同觀點點撥、指導、幫助,使接近個性的作品得到完善張揚。

  適時調整教法,引導個性發展。在陶藝課中,強調的是個人的創新,兒童有時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途徑獲得不同的教學反饋,適時引導使之個性健康發展。如在上《小動物》這堂課時,有個別兒童問:"老師,我不做小動物,做大動物行嗎?""我做恐龍行嗎?""我做海馬行嗎?""我做犀牛行嗎?""我做海星的魚行嗎?"……這些都是班中的"異類分子"出的題目,但老師卻說行,給予鼓勵,並給予指導幫助,結果這些兒童製作作品十分精彩,個性突出。

  ***五***健全了良好的人格

  陶藝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環節,讓兒童自發組合,提高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能力。如讓全班同學共同創作完成一個"海底世界",兒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想象和構思,為了體現海底世界生物豐富,兒童努力製作各不相同的動物或植物,在構思彙報中,有的製作海馬、有的製作海龜、有的製作鯨、還有的製作熱帶魚、珊瑚、海星、潛水道……接著,他們自由交流中,努力構思著不同的內容、形狀,在實際操作中又得到別人的指點,使之產生與眾不同的作品,然後每個人把作品展放在海底世界大畫幅的背景中,產生豐富多姿的海底世界。這樣兒童在體驗自身成功和共同成功中,獲得合作的喜悅,培養了樂於幫助人的合作精神。

  成功體驗是個體在取得成功所產生的自我滿足、積極快樂的情緒體驗。陶藝教育人人動手個個成功,陶土人見人愛,學習積極性高,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陶土可塑性強,能自由發揮,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兒童座位自由組合便於交流,集體智慧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兒童都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製成所需要的結果,只要老師在評價中給予充分的肯定,兒童都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兒童在陶藝課前渴望著上陶藝課;在陶藝課中,積極地製作;在陶藝課結束時,還留戀著上陶藝課。這樣兒童會喜歡上陶藝課,學習成為樂事,久而久之也會喜歡上其他課,甚至喜歡學校。

  "泥塑"是一門需要耐心,需要細心,需要認真用心體會的課程。一件複雜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時間反覆修改,由於喜歡,兒童往往忘記時間,在精雕細塑中,會更細心。如泥條盤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斷,兒童在不斷的實踐中瞭解泥塑的規律和要求,慢慢地學會了細心,形成了耐心細緻做事的習慣;同時體驗勞動不易,更能珍惜勞動成果,形成愛護財物的好思想。

  ***六***培養了意志力

  意志是意識的能力作用,是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為,並與克服困難相聯絡的心理過程。通過陶藝作品的欣賞,激發兒童愛國主義的熱情,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成為小製陶家。兒童對陶土的親近和陶土本身的可塑性強,兒童很喜歡參與陶藝製作,在製作中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而積極樂觀的情緒能促進人的意志活動,增強人的體力、精力,激勵人去克服困難和惰性,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從而培養兒童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兒童上陶藝課,連續兩節課***90分鐘***,對於兒童而言,這相當漫長,但每次上課快結束時,教師催促兒童整理工具時,兒童總會再做一會兒,直至下課鈴響後,在教師緊緊催促下,才開始整理工具和場地,最後戀戀不捨地離開教室。由此可見,兒童陶藝製作,制而不厭,作而不疲,既培養了自制力、意志力,又陶冶了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