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泥塑彌勒像

  ,佛教雕塑之一。佛教傳說,將繼釋加牟尼伴為未來佛。《彌勒下生成佛經》、《釋迦譜》及《大智度論》等載:其先生於婆羅門家族,成為佛睡子。釋迦牟尼滅度後,又經四千歲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應世。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相關知識:

  雖未成佛,但造像中仍以正覺菩薩身份供養,財作為主尊三佛之一。在南北朝,作菩薩型,交腳或立像。如雲岡石窟“曇曜五窟”中之第十八、十九、二十窟,造像均以彌勒、燃燈與現世的三世佛形式為主;唯第十七窟主像正中是菩薩裝的未來交腳彌勒介。

  龍門石窟魏字洞交腳彌勒像龕造像為一彌勒兩菩薩。隋唐後作佛型,相安大雁塔有唐石刻彌勒坐像。宋元又出現模仿自稱是彌勒雁塔有唐石刻彌勒坐像。宋元又出現模仿自然是彌勒轉世的明州奉化布袋和尚彌勒佛像。

  彌勒佛的相關知識:

  彌勒佛,也稱彌勒尊佛,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據季羨

  林先生考證 “彌勒”是從吐火羅文音譯過來的簡稱,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昧怛[口*履]曳,梅旦麗耶。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入滅,為一生補處菩薩,生於兜率天內院。之後因緣成熟時,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紹釋迦如來之佛位,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託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以三會說法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初過去之彌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為“彌勒佛”,實際上其仍為菩薩***。

  詳細解析

  彌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見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為慈愛。唐朝玄奘到印度求學時,見到梵文原本,所以譯為梅呾利耶。但在玄奘之前,後漢及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吐火羅文的Metrak,故譯為彌勒。

  彌勒佛在民間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紀***時期,

  中國水墨彌勒佛組圖***張硯鈞作***

  中國水墨彌勒佛組圖***張硯鈞作*** ***15張***

  甘肅炳靈寺石窟已有彌勒佛像的繪製。早期的彌勒佛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繪製、雕塑的。形象有菩薩和佛兩大類。根據《彌勒上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為菩薩相,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其特點為彌勒身著菩薩裝,雙腳交叉而坐,後以左腳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臉頰,稱作“半跏思維像”此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雲岡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時期的交腳彌勒佛坐像,像高13米,為早期的石窟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