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基礎音樂知識

  二十世紀初,當浪漫主義芭蕾趨於僵化的時候,俄國編導佛金、尼金斯基、馬辛等人對芭蕾進行了革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資料,供你參考。

  :革新

  佛金編導的《仙女們》,採用俄國作曲家格拉祖諾夫根據肖邦七首鋼琴曲改編的管絃樂組曲《肖邦尼亞那》作為芭蕾音樂,用舞蹈來表現音樂的意境。《仙女們》取消了一切庸俗的裝飾和程式化的舞蹈設計。演員一律穿上白色的舞服,輕盈妙曼的舞姿充滿詩情畫意,舞蹈動作和音樂的韻律配合得絲絲入扣。1909年在巴黎初次演出後。被評為“恢復了浪漫主義的真正精神”,至今還是傳統芭蕾的保留節目。

  《仙女們》沒有故事,沒有戲劇情節,編舞者根據管絃樂組曲《肖邦尼亞那》編成了一級音樂化的舞蹈。肖邦的七首鋼琴曲,包括前奏曲和夜曲各一首、馬祖卡二首和圓舞曲三首。其中三首圓舞曲,按照音樂的性格和意境,分別編成獨舞、雙人舞和群舞。復三段式的降G大調圓舞曲兩頭輕快活潑,中間婉轉如歌,配合輕盈妙曼的女子獨舞。舞者把優美生動的旋律,化成纖巧靈活的舞蹈,包括凌空越步、旋轉越步和兩腿相擊的跳躍動作。音樂和舞蹈相得益彰,融為一體。迴旋曲式的升c小調圓舞曲,配合富於詩意的雙人舞。音樂分三大段,每六段又分兩小段。都是前慢後快。舞者交替著抒情的慢舞和輕快的圓舞。在慢舞中。展示出託舉和“迎風展翅”等優美的舞姿。所謂“迎風展翅”,就是上身向前傾倒,一條腿向後平舉的造型姿勢。

  大型復三段式的降E大調圓舞曲,是一首華麗的舞曲。兩頭是歡快的群舞,中間獨舞者單獨出場,表演著簡短的變化舞。這是整個芭蕾的最後一個舞蹈,它以絢麗的色彩和開頭的《夜曲》相呼應。《仙女們》的編舞者佛金,是浪漫主義芭蕾的革新者,也是現代芭蕾的先行者。二十世紀的現代芭蕾,力圖擺脫傳統芭蕾的程式,用自然的動作和自由的形式,來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體驗,常同形形色色的現代派音樂相結合。現代芭蕾音樂有各種各樣的流派。

  十九世紀末葉,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把芭蕾音樂提高到交響音樂的水平。在他的舞劇中,音樂是和作品內容與舞臺動作緊密聯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劇音樂的表現力,通過交響性的展開和對人物性格的刻劃,加深了作品的戲劇性。他在《天鵝湖》中,以富於浪漫色彩的抒情筆觸,表現了詩一般的意境,刻劃了主人公優美純潔的性格和忠貞不渝的愛情;並以磅礴的戲劇力量描繪了敵對勢力的矛盾衝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至今還是芭蕾音樂的典範作品。

  :早期浪漫主義芭蕾音樂

  法國作曲家亞當作曲的《吉賽爾》,就是在音樂中體現戲劇構思的早期浪漫主義芭蕾的重要作品。為了加強音樂的表現作用,他在《吉賽爾》中第一次把主導動機的原則,運用於芭蕾音樂。《吉賽爾》描述青年農民盧瓦和農村姑娘吉賽爾相愛。當吉賽爾得知盧瓦就是和巴梯爾德公主訂了婚的西里西亞公爵阿爾布累希特時,馬上昏厥死去。她死後成為女鬼,仍然不忘和伯爵的舊情;當伯爵為一群女鬼包圍時,吉賽爾救了他的性命。《吉賽爾》是一部分為二幕、由十六個分曲組成的傳統芭蕾。在簡短的開始曲以後,種植葡萄的山村農民們,隨同木管樂器上的一個鄉村曲調,愉快地穿過林中空地。然後壯麗的樂隊全奏,宣佈公爵登場。他化妝為青年農民盧瓦,走向吉賽爾的農舍。他敲敲門,沒有人回答。這時吉賽爾隨著絃樂器上輕快的旋律,從樹林中跑回來。

  接著,木管樂器和絃樂器奏出了一個抒情主題,描寫一對年輕人的愛情。這個愛情主題,貫穿在全劇之中,起著主導動機的作用。絃樂器輕快的旋律再現之後,林場看守人希拉里翁隨同絃樂器上的下行走句登場。他也鍾情于吉賽爾。他勸告吉賽爾不要受盧瓦的騙。盧瓦也威脅希拉里翁,要他離開,不許他和吉賽爾接近。希拉里翁悻悻而去。這個芭蕾場面,在舞臺上是用啞劇和舞蹈來表現的。

  法國作曲家德利布作曲的《葛蓓莉婭》,是標誌著浪漫主義芭蕾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作品。《葛蓓莉婭》的音樂以旋律優美生動、配器清澈明朗而引人入勝,是傳統芭蕾音樂的代表作。劇情敘述年輕的法朗茲對漂亮的少女葛蓓莉婭著了迷,引起了他的未婚妻斯旺尼爾達的妒忌。後經斯旺尼爾達揭穿,葛蓓莉婭原來是玩具製作師葛白留斯所造的一個玩偶。一對情人重歸於好,結成了夫婦。這部芭蕾分二幕三景,由二十個分曲組成。最後一個分曲是慶祝婚禮的一組遊藝舞。

  在芭蕾舞劇中,舞蹈一般分為古典舞和性格舞兩種。古典舞表現手法精緻,藝術概括力強,而性格舞則富於生活氣息,也能表現鮮明的民族色彩和人物性格。遊藝舞就是由一連串各自獨立的性格舞組成的,它與劇情的發展不相關連,目的是以一系列互相對比的、豐富多采的舞蹈,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葛蓓利婭》第二幕第二景描寫法朗茨和斯旺尼爾達的婚禮,遊藝舞是這一景的主要組成部分,包含八首舞曲:第一首《時光圓舞曲》是一首復三段式的圓舞曲,交替著群舞和獨舞,在第一段和第三段裡,響徹著嘹亮的鐘聲;第二首《曙光舞》,是由四個舞蹈女演員跳的。木管樂器、絃樂器和豎琴奏出安靜的音樂,漸漸進入高潮,通向第三首舞曲《祈禱舞》。《祈禱舞》由加弱音器的絃樂器、木管樂器和豎琴奏出莊嚴和平的曲調,伴奏著一男一女的舞蹈。第四首是《勞動舞》,充滿動力的音樂宣告工作的時間已經來到;快速旋轉的音型,描寫紡車的輪子不停地轉動。第五首《婚姻舞》描寫鄉村結婚的風俗情景,愛神丘必特也來參加婚禮,音樂生氣蓬勃,具有旋轉舞的律動。第六首《和平舞》,是由二男二女跳的大雙人舞,在木管樂器主奏的安靜的引子以後,出現了中提琴獨奏的抒情行板。隨後是短小的《節日舞》,奔放活躍的音樂,伴隨著歡快的群舞。最後是大型群舞《加洛潑》,這是一種快速的二拍子輪舞,每一樂句的句中和句未有跳躍的滑步。在十九世紀的芭蕾中,圓舞、加洛潑、馬祖卡、波洛涅茲和進行曲,都是最常用的傳統舞蹈。

  舞劇中還常常有獨舞和雙人舞,它們象話劇中的獨白和對白一樣。波蘭作曲家明庫斯作曲的《堂·吉柯德》第四幕中的雙人舞,意圖表現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柯德》的主人公的一種幻想,是由鄉村姑娘羅任索和她的舞伴跳的。羅任索是堂·吉柯德想象中的情人,他稱她為“美人杜爾西內婭”。這個雙人舞所要表現的,是一個想象中的美人,但按照她的真正的性格,是一個土氣十足的鄉村姑娘。雙人舞由一男一女表演,音樂和舞蹈都有一套特定的程式,通常包含“慢舞”、“男子變化舞”、“女子變化舞”和“尾聲”四部分。跳慢舞時,女演員在男演員的支援下,做出各種造型姿勢和平衡動作。緊接著的兩個變化舞,是一種富於表情的獨舞。最後,在快速的尾聲中,以熱情洋溢的雙人舞結束。《堂·吉柯德》的雙人舞從優美的圓舞曲開始,然後是抒情的慢板音樂,伴隨著慢舞。隨後的男子變化舞是短小的圓舞。女子變化舞是活潑的雙拍子舞蹈。末尾逐漸加快,進入尾聲。男演員參加進來,成為雙人舞。明庫斯善於寫作緊密配合舞蹈動作的音樂。《堂·吉柯德》的雙人舞音樂,是他的芭蕾音樂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