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基本知識

  芭蕾舞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一朵潔白輕盈的夢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資料,供你參考。

  1.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民間自編自演、家族式舞蹈基礎上萌發的,它自然純樸,多半是露天野外起舞的。

  隨著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興起,芭蕾舞就在復興古希臘文明的基礎上產生了。當時的義大利被分割為大大小小的邦城,每個邦城都有一位君主,這些君主為了向其他城邦炫耀自己的實力和財富,在宴會上還舉辦歌舞活動,這就是古典芭蕾演出的最初形式,

  古典芭蕾有一套固定的審美模式,即“開、繃、直、立”,開是指男女演員的身軀肩、胸、胯、膝、踝的關節向外開啟,特別兩腳外開是一條線,呈180°,以展示人體修長,顯示一種貴族氣質。“繃”是指舞者在舞蹈進行中始終繃直腿部、腳部,展示一種挺拔修長之美。“直”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舞者在舞蹈中保持直立;二是指無論是舞蹈構圖還是舞姿造型都強調直線執行。“立”是指芭蕾藝術是直立式的,體現歐洲人傳統思維模式,對天充滿著無限的嚮往。這就對芭蕾舞演員的身體條件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那就是“三長一小一高”。三長:腿長、臂長、身長;頭要小,腳背要高,腿的長度要比由頸骨到臀線長20公分。

  事實上,古典芭蕾尚有浪漫派與古典派的區分。前者為十七十八世紀的舞劇《吉賽爾》。後者專指十九世紀的舞劇,如《天鵝湖》。兩者較明顯的差別在於舞者所穿的舞衣之不同,古典派的舞衣為紗質的短裙,稱為classical tutu,,舞鞋質地

  較軟,而浪漫派的舞裙長及膝與踝之間,稱為romantic tutu,舞鞋為硬式,便於舞者跐立。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依動作又可分為快舞與慢舞。快舞孕育於義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躍與旋轉,專指男舞者與女舞者隨著迅速的音樂踴舞的舞蹈,所有活潑迅速而華麗的舞蹈均屬之。慢舞孕育於法國,是法國舞蹈的最大特徵,舞者以緩慢的動作,或以單腳支立平衡身體,構成優雅曲線之舞步與舞姿等均稱為慢舞,這種舞蹈充滿了纖細的美感。

  在古典芭蕾舞劇中,通常以慢舞來表現男女的情愛場面,如天鵝湖中的第二幕公主與王子的雙人慢舞。慢舞基本上是屬於女性的舞蹈,而男舞者只是支扶女舞者的陪襯而已,對於女舞者來說,無非是一個呈現其舞藝與優美曲線的大好機會,而此時表現身體的平衡更顯得格外重要。

  如今快舞與慢舞雖以互動使用,但仍可視其強調的程度,來分辨義大利派的華麗與法國的浪漫氣質。

  2.現代芭蕾

  現代芭蕾吸納了現代舞的編排設計特色,在芭蕾中融入現代元素,淡化情節,以表達內心的感受及心理活動為主。在舞臺設計和服裝上更簡潔凝練。舞蹈造型獨立於情節,注重表現音樂本身的內涵,音樂與舞蹈緊緊相隨。在音樂的取材上呈現出多元化特徵,既運用古典音樂,也大量運用現代音樂,後現代音樂。電子合成音樂,流行歌曲,搖滾音樂,爵士樂曲等都已融進現代芭蕾中。獨到的音樂理解和編導設計使得現代芭蕾更加絢爛多姿,異彩紛呈。

  比如《紅色娘子軍》,描寫的是中國30年代的故事,反映的是現代生活的舞劇,

  所以就標示為“現代芭蕾舞劇”。在古典芭蕾基礎上發生較大變化的還有運用交響樂編舞的“交響芭蕾”代表作有《小夜曲》,《協奏曲》,主要吸收現代舞的編舞方法與技巧。

  現代芭蕾摒棄或淡化戲劇情節;重視形式和結構;能自由處理時空轉換;追求現代主義文化知識;追求舞蹈語音的流暢;對人生哲理和價值觀的思索,題材的廣泛性形式的多樣化,風格的多元化和發展三維空間技術等為基本藝術特徵。

  現代芭蕾完成了從戲劇芭蕾向交響芭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與現代舞的結合;從民間舞蹈中吸收營養,促進了東西方向文化的交流;最終完成了與現代主義文化的並軌。

  3.當代芭蕾

  當代芭蕾是指從1977年一直到現在仍在發展著的芭蕾。當代芭蕾是集前四個時期輝煌成就之大成的碩果,在審美原則、創作過程和訓練方法等方面,積極借鑑和吸收現代舞的一些經驗,融合現代舞訓練體系,因而形成了具有現代意識和當代精神的新芭蕾風格。當代芭蕾具有多元化、開放性的藝術特徵。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威廉·福賽斯編導的《多少懸在半空中》。我們可以從這一作品中總結出,當代芭蕾弱化了審美性,甚至完全擯棄了戲劇般的情節性,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現代舞的影子,使芭蕾儼然成了競技型舞蹈。

  當代芭蕾深受1970年代“知識爆炸”、90年代“冷戰”結束的影響,美學特徵是將古典芭蕾的條件、能力、技術和流暢同現代舞的時代、個性、開放和原創完美地融為一體;訓練方法是在古典芭蕾的基礎上,融合瑪莎·格萊姆和默斯·堪寧漢的兩大現代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