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春聯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的藝術價值極高,很大程度體現了中國漢字的文化和意義。在隸書的文字表達形式當中,可以顯而易見地知道中國漢字的表現方式。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

  1

  2

  3

  隸書執筆方法順序:

  古人十分重視執筆方法,認為“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古人的執筆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鐙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對執筆的鬆緊也意見不一。王羲之主張執筆要緊,執筆緊方能貫力於筆端。蘇東坡主張虛而寬,即執筆要鬆,這樣便於轉動筆桿。其實“緊”與“鬆”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執筆是為了很好的運筆,所以“緊”是指要能很好地駕馭筆鋒,不讓其飄滑無力,“鬆”是指手中的筆運轉靈活,筆鋒能隨心所欲地變化,字才有韻味。科學的執筆方法可以概括為:筆桿垂直、指實掌虛、自然放鬆。

  筆桿垂直,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指實掌虛,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鬆緊適度。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鬆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鬆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自然放鬆,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鬆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裡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如果說執筆主要靠手指的話,那麼運筆則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說,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運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懸腕、懸肘懸腕。枕肘枕腕,是說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託***一般書家是將左手枕在右腕下面***,這種方式用於寫小楷。枕肘懸腕,則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懸空狀,寫中、大楷或小行書用這種方式。懸肘懸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懸空,常用於寫行、草或很大的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