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書法作品圖片

  何紹基是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於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之複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何紹基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何紹基書法作品欣賞

  1

  2

  3

  4

  何紹基​生平簡介

  何紹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猿叟。他是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何紹基代表作品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其父何凌漢,官戶部尚書。何紹基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乙未恩科鄉試第一***解元***,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式二甲進士,後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等職,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因謗卸官,主講濟南、長沙等地書院。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

  嘉慶四年農曆十二月與弟紹業一同出生於東門鄉東門村一耕讀民家。幼年家境貧寒,他和弟弟隨母就食於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歲隨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18歲應京兆試,取眷錄。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優貢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主考官。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創立草堂書院,講學授徒,咸豐六年***1856***,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于山東濼物書院。講學之餘,盡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咸豐十年***1860年***,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前後在山東和長沙城南書院教書達十餘年。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注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遊,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光緒四年***1873年***,病逝於蘇州省寓,葬於長沙南郊。

  練習書法要持之以恆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當然不是短時間就能學好的。書法的基本功,包括動手能力、鑑賞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長期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每個學書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過刻苦磨礪,是決不會有什麼“妙手”和“神來之筆”的。被尊為“書聖”的晉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個不是持之以恆苦練數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筆冢***zhǒng***”等等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說明他們成功的祕訣在於苦練和有恆。在當代,像古人那樣勤學苦練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國第一個書法教授、中國書協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歲受家教而開始學習書法,50年代初期在師範學校讀書時,練習書法自覺而刻苦,後來進南京師範學院學習,畢業後執教書法期間,他先後師承著名書法家沈子善先生、書法大師林散之先生,至今數十年如一日,博習精研篆、隸、草、楷、行諸體,尤其擅長行、草書,自成“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的藝術風格,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前人和今人勤學苦練、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學習書法,就要以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只要方法對頭,日復一日,年復一日,苦練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