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書法作品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嶽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在書法方面也有著一定的造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沈從文的文學特點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個人成就

  沈從文一生創作過80多部文學作品,但主要集中在1948年前,1948年成為沈從文命運和事業的分界線。一般情況下,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並不會有明確的前半生與後半生界限,權因這種時間區間裡所發生的諸多事件,與前半生有著鮮明的差別。

  沈從文在煎熬中最終走出了恐懼,但年事已高,雖多年投入文物歷史研究亦富成就,但《邊城》的那種創作激情,早就被歲月打磨光圓。記得曾有人講過,苦難出文學,但如果苦難異化為對文學的高度恐懼,別奢談創作,苟且偷生興許才是最大的命題,比如後半生裡的沈從文,以及有過同樣經歷或消逝於那個年代的諸多文人。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沈從文的人物評價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文學作品《邊城》 、《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不僅是作家,還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先生一生中,著有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