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對待金錢

  對於在經濟社會裡成長的孩子們來說,從小就要和錢打交道,財富將是他們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主題之一,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對待金錢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

  1.錢的基本概念

  錢從哪裡來?幫助孩子瞭解錢的由來,是理財教育的一個關鍵點,也是最基礎的知識。

  教孩子明白“錢是工作掙來的”的機會有很多,比如當你帶著孩子上街的時候,會看到很多在正常工作的人:馬路上的交通警察、清潔工、超市裡的售貨員、甚至是麥當勞裡的叔叔阿姨……都可以告訴他,這些人都是在工作,因此才會掙到錢,不工作是沒有錢可掙的。當然同時也要告知孩子,不同的工作會有不同的收益,而工作的機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只有勤奮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機會,從而得到更高的報酬。

  2.錢能幹什麼?

  讓孩子知道錢的價值,知道錢能用來幹什麼,也是幼兒理財教育中的重要一步。比如,家長們都喜歡為孩子準備可愛的儲蓄罐,培養孩子們的儲蓄意識。其實,為了讓孩子加深對“小錢”、“大錢”的形象感官意識,不妨讓孩子擁有兩個儲蓄罐,從而讓她學會辨別錢的大小、多少和用途不同。

  3.掙取和用好零花錢

  給孩子多少零花錢?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管理零花錢?對孩子零花錢問題的處理,不是一件小事情。處理不好,不但使孩子養成壞習慣,更糟的是當孩子形成了不勞而獲的思想,對於他的健康成長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以下是建議父母,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的原則:

  1.先討論:最好先與他們討論,看看在學校一天需要花到什麼錢、用途在哪裡、大概各多少,免得孩子以為這些錢是買零食用的,要買筆、買橡皮擦就會另外要,這時家長會很奇怪孩子為什麼整天要錢,明明就有給,但如果事前溝通清楚,孩子就會了解零用錢的作用,家長也會了解孩子到底什麼時候需要用錢了。

  2.列預算表:等孩子再大一些,中高年級的小朋友,可以請他們自己列預算,一個星期內需要花到什麼錢,再由父母稽核,覺得不必要的就可以刪除,覺得需要增加買書的預算時就可以加進去。等到真正實踐時,請孩子把每一筆用的錢紀錄下來,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零用錢的用途,如果太多下次可以減少,太少也可以增加,孩子也會較懂得珍惜手上現有的金錢,而不隨便花費。

  3.不要有目的性的給錢:但不鼓勵父母,以做家務或考試考得好的方法來給零用錢,這會讓孩子的思考邏輯都繞著金錢打轉,覺得沒有錢就不幫忙做家事,沒有錢就不用考得好,卻忘記家也是自己的,忘記讀書本身帶給他的樂趣與成就感,也會造成他們養成讀好書考高分,是為了要賺錢的觀念,這些對於往後成長的路影響會非常大。

  4.額度適當就好:當然,零用錢的額度是適當就好,太多會造成孩子習慣用金錢交朋友或達到任何目的,但太少會讓孩子沒有支配感。孩子在學校會比較是在所難免的.

  5.適量給錢。給孩子零花錢決不能隨要隨給,要定期,不宜多,過多的錢將使孩子沒有什麼欲求,反而會胡花濫用。

  讓孩子用好零花錢。在孩子支配零花錢的過程中,原則上應由孩子自己決定零花錢的用途,不要硬性規定這不該買,那不能買。應該培養孩子逐漸掌握對各種事物的判斷能力.

  小孩子們容易產生從眾的心理,零花錢上過度的限制往往會讓他們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出現不合群、甚至自卑的心理。因此家長們在制定零花錢的標準時,也需要考慮到學生平均的水平,確定合理的範圍。

  6.學會記賬巧用錢

  父母要教導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以確知自己的錢都用在了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或半年,父母需要檢查一下孩子的財務狀況,若孩子確實做到了,可以頒發一筆“量入為出”獎金,或是增加一點零用錢作為鼓勵。

  步入中學學堂的孩子,往往有點“小大人”的心態。儘管他們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他們非常希望自己具有獨立的個性,並且為社會所認可。辛樺的父親就很善於抓住青少年的這種心理,採用了一種開放式的教育方式,讓辛樺感受到父母給予自己的空間。

  對於這個年齡段子女的家長們來說,尊重青春期他們渴望自我空間的願望,因勢利導地進行財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單一地採用限制的辦法,控制他們的零花錢,起到的效果反而不盡人意。

  在子女們獨立管理賬務遇到困難時,家長們也可以不失時機地提出一些建議和辦法,教給他們一些改善財務狀況的手段。如辛樺自我設計的記賬表、從實踐中摸索出的“費用預提”方法都是很好的例子。

  7.培養儲蓄觀念

  儲蓄是理財的基本,若兒童能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意味著理財觀念已開始萌芽。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儲蓄觀念呢?以下有幾種建議:

  1.利用儲錢罐來存錢

  2.給孩子辦一個小存摺

  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對這種方式更感興趣。父母最初幾次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在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孩子為主辦理存摺或存取款的手續。當孩子熟悉了這一套存取款的業務後,就可以由孩子自己來辦理了。

  3.為孩子準備一個小賬本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買一個或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小賬本,上面寫上孩子的名字或貼上孩子喜歡的小標誌。小賬本要記錄下孩子每次存錢的數目、時間及錢的來源;還要寫下每次花錢的數目、時間及用途。每隔一段時間,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來檢視一下賬本,做一個小總結。就這樣,萌發孩子的儲蓄觀念,使孩子學會把今天的錢存起來,等到明天再用的簡單的儲蓄方法。

  8.開設兒童銀行賬戶,讓“錢生錢”

  隨著理財概念的不斷深入,為建立孩子“自己的錢”的觀念,幫助孩子樹立理財意識也應該成了各位家長的教育重點。為了能讓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理財習慣,家長不妨利用銀行服務,給孩子在銀行開個儲蓄賬戶。教孩子們早日學會合理地打理自己的小金庫。

  孩子建立自己的理財目標  此外,當父母到銀行辦事時,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帶去進行機會教育,讓他們看一看聽一聽,對於較複雜的東西,父母可以向孩子作些解釋,比如為什麼將錢放在銀行呢?因為這樣既安全,又有利息收入等等。讓孩子瞭解銀行作業流程、ATM功能等等。若父母已開始利用此賬戶理財,則可利用銀行對賬單、投資報表等,向小孩說明,讓他們親身感受“複利”的效果,激勵孩子多儲蓄。

  9.建立理財目標

  理財的最終目標無非是希望能理性消費,提高消費能力,因此父母可與小孩討論建立儲蓄目標,例如購買玩具、腳踏車、溜冰鞋等,然後協助孩子從每個月的零用錢當中,規劃出一個時間表,透過目標建立孩子的預算觀念。

  各年齡階段理財教育計劃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用攢錢器具,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鄰居買小物件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的觀念。

  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