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賞析

  草書作為書法藝術中最抽象、最具思想和情感表現力的一種載體,由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字表達的輔助性***易辨認性***,更多地依靠書法本身的表現力。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欣賞

>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1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2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3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4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5

  草書與情感表達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除去了實用功能,其主要特點就是“傳情達意”,從而達到審美的目的。草書作為書法藝術中最抽象、最具思想和情感表現力的一種載體,由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字表達的輔助性***易辨認性***,更多地依靠書法本身的表現力。所以,草書中的個人性情表達,比其他書體要求更高、結合更密切、作用更明顯、意義更重要。

  但是,一說到個人性情表達,就有人認為:既然草書要講“個人性情表達”,就應該拋棄一切法則,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任意為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個人認為,要正確把握草書的個人性情表達,必須先把握兩個重要基礎:

  一、個人性情的表達需要技法支撐

  技法是在前人的藝術創作基礎上提煉和歸納而成的一種體系,包含有一定的規律和規範,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性情的張揚產生一定的約束。但任何事情都存在兩個或更多個方面。技法和個人性情的表達也是如此。

  1、技法能更好地幫助個人性情的正確表達。

  每個人都有一種藝術的本能和衝動,只是他能不能很好地表達。 看到美麗的風景,遇到激動的場面,很多人也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和衝動,但多數只能表達為“啊——”……而詩人可以寫出動人的詩句。這就是技法對個人性情表達的重要作用。沒有一定的技法幫助,我們常常只能把個人性情扼殺在最原始狀態,更不用說很好地表達了。

  書法藝術當然也是如此。古今舉凡個人性情表達最成功的作品,都是被後人奉為經典法書的作品;而舉凡個人性情表達最突出的書家也都是技法高超的書家。顏真卿的《祭侄稿》,於其個人性情表達***感情表達***之強烈當推為古今第一。而其之所以能為成功表達個人性情的典範,除了撰文時強烈的感情本身以外,更因為顏真卿是一位功力深厚、技藝高超、集大成的書法大師。宋陳深評:“書法至此極矣。”今人郭子緒更評:“…… ‘天下第一行書’已被王羲之《蘭亭序》率先佔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實,《祭侄稿》當為天下第一行書。”天下有此情者何止萬千,而獨顏魯公能有此書,正說明技法對於個人性情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技法的作用是為個人性情的表達服務。

  我們學技法、用技法,其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表達。所以,技法的作用就是為個人性情的表達服務。

  首先,既然我們的目的是表達,所以,當技法和個人性情的表達無法完美結合的時候,我們應該以表達為重點考慮取捨。其實這也有一個說法,叫做“法不害意”,也就是說,技法的應用,不能傷害或者說妨礙到表達的需要。

  其次,技法本來就是一個活體,一直都在變化和發展。技法沒有終點,沒有最高、最完善,只有不停地豐富和發展。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其書法成就,無不建立在對書法技法豐富和發展的基礎上。技法支撐,是草書個人性情表達的最重要基礎。

  二、個人性情的表達需要綜合修養

  個人性情其實是一種綜合性的素質,是一個人思想觀念、學識修養、品格情操以及生存環境、生活狀態和性格、情感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 “學書先學做人”,這是中國傳統書法理論反覆強調的東西。撇開“做人”這個基本要求,單純從書法藝術中個人性情表達的要求來說,我們至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修養:

  A、學識修養。

  1、博學為用。要真正理解中國書法,光研究書法本體的技法和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對哲學、文學、美學、文字學、音韻學、歷史學乃至其他邊緣藝術有一定的涉獵和基礎。博學為用,在中國書法上體現較其他藝術更甚。

  首先,中國書法用以表現的中國文字,本身就是內涵豐富的綜合文字。中國文字從象形開始,以形聲、指事、會意等手法豐富,形成了獨特的文字體系,其文字本身就蘊涵了複雜和豐富的中國文化意味。在這樣的文字體系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書法,先天就帶足了文化綜合的特性。

  其次,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全面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營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現,或者說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中國書法的思想、形式、內容、格調、意境、氣質、韻味、風格等等,其實綜合了中國的道、儒、釋三教和兵法、武術、文學、文字、音韻等多方面思想。這從中國書法傳統理論上可以明顯看到。中國傳統書法理論經常用形象、類比、會意等感覺性的描寫來講解書法,而用以類比、會意的描寫文字,幾乎囊括了中國文化的全部學科。

  再次,中國書法有特殊的欣賞過程,那就是和創作***書寫***過程高度的統一。這使得書法欣賞不僅具有空間性,更具有時間性。也就是說,創作和欣賞中國書法,不僅需要空間藝術的審美能力,還需要時間藝術的審美能力。

  2、氣質養成。

  中國書法的興起和發展,和中國的文人特性密切相關。可以說,中國書法本身就是文人的藝術。

  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語言被分割成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兩個大類,而且兩者之間無論從表達方法還是語言特色以及發展軌跡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口頭語言用於百姓日常的交流和口頭傳播,有著非文字性和很大的地域差異性。而書面語言用於文人階層的交流和記錄文字、傳播。中國書法是建立在中國書面語言基礎上的藝術,所以本身就帶有典型的中國書面語言的特色,帶有典型的“文人”氣質。這個氣質其實就是“學問氣”和“書卷氣”。

  B、審美修養。

  藝術和其他傳情形式的不同就在於藝術的審美性。所以,書法藝術的個人性情表達離不開審美修養。草書由於其強烈的性情表達特點,對審美修養的要求顯得更高、更豐富。

  在美學原理、書法原理的基礎上,草書的審美特性至少在兩個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

  1、點畫***或者說線條***的質量要求更高。有內涵的點畫,才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有質量的線條,才能給人以審美的愉悅。而草書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對點畫或線條的要求更高,換句話說,就是更需要有內涵豐富的點畫或高質量的線條為支撐。

  2、形態的變化要求更豐富。草書之美,首先就在於其變化。草書從點畫***線條***到結構到章法乃至墨色,無不包含著變化的美感。變化,體現在草書的每一個環節和層面。變化是草書生命的體現。

  三、時代精神

  明代藝術家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其意是筆墨要在正確地繼承了古代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反映時代精神。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必須在紮實的傳統功底基礎上,包含和傳達時代氣息。藝術傳情,傳的雖然是“個人性情”,但這個“個人”,是這個時代的“個人”,是帶著時代烙印的“個人”。因此,對時代精神的理解、概括、融入和正確表達,是一個藝術家應有的基本修養。草書,作為藝術的高階表現形式——抽象藝術的代表,更應該如此。

  綜合修養,是草書個人性情表達的最堅強後盾。

  綜上所述,草書的個人性情必須以技法支撐和綜合修養為基礎,才能正確表達,也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表達。離開了這兩大基礎,草書的個人性情表達就會成為無本之木,欲表而不達,正如前人諷刺的那樣:“草***炒***焦了。”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