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田英章書法欣賞

  書法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一門藝術。田英章是我國眾多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作品你欣賞過哪些?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提升書法眼力的方法

  無論是書法的學習,或收藏與交流,抑或是書法研究與理論教育,書法的眼光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不能小看有些“書法票友”的眼高手低,在有些時候,書法眼光比水平更重要!當然,如果能兩者兼具,那就更好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眼”高“手”也高呢?

  一、多看。

  多看名家名作。多看一些有指導性的書論、書評或創作感想、技法技巧之類的理論文章;看原作展覽,也看高手示範;看比自己寫得好的作品,也看比自己寫得差的作品,通過比較、分析,找差距,努力趕上,找優點,樹立自信。這裡的“看”,帶有“研究”之意,否則看完了就什麼也記不得了,沒效果。

  二、多問。

  要善於向老師***比自己寫得好的人***多提問,提問問題時要具體,如:平捺如何寫?左右結構的字,偏旁和部首的組合有什麼規律?等等,這樣的問題具體,老師好回答。如果你問“鋼筆字如何寫?怎樣才能寫好字的結構?”之類的問題,教師恐怕也只能泛泛地回答了。問問題最好能就近找老師,這樣,老師不僅可以回答問題,而且還能示範給你看,往往事半功倍。

  三、多思。

  多看也好,多問也罷,都少不了“多思”。光看不思,無益,光問不思,也無益。不思,便看不出什麼好“東西”,提不出什麼好“問題”。這裡的“多思”,更側重於對“佳作”的反覆研究,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在生活中,在詩詞、音樂、舞蹈、繪畫等姊妹藝術中發現相通的美的“東西”,以不斷提高眼界—審美能力。

  四、多記。

  在觀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要對“佳作”的章法、字法、用筆等之精華部分進行形象記憶,且要學以致用。

  五、多寫。

  “多看、多問、多思、多記”是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多寫”,則是提高實踐能力的惟一途徑,它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臨寫古人的法帖,汲取營養。

  2、多臨寫當代名家的佳作,從中借鑑創作方法和形式。

  3、多進行創作練習,各種形式的章法都要進行反覆訓練。

  以上三個方面相互聯絡,逐層遞進,但可以分開練習,也可以同時練習,例如,在臨寫一幅名家佳作時,可同時注重對用筆、結體、章法的把握,當然這要根據各人的基礎和感覺,因人而異,不可強求一致。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反覆練習,相信你的實踐能力會大大提高。

  總之,我們只要勤動手,勤用眼,勤動腦,就一定能心手雙暢,筆走龍蛇。

  學書法的正確姿勢

  先不提手上的動作,說一下寫字的姿勢。因為很多人練字勤奮,結果近視眼、頸椎病隨之而來,未免得不償失。古典書論沒提到過這個內容,因為在過去,稍微有教養的人都知道正襟危坐,不像現在到處都是靠椅、沙發,一個個東倒西歪。

  什麼叫危坐,就是坐在自己腳後跟上。古代中國人的坐姿,請參考現在日本人的坐姿。大家可以試一試,這樣腰想不直都做不到。宋代以後中國人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高桌、高椅等等,以前只是矮几席地。但一般人坐著都是不靠椅背的,因此腰也比較直。

  我們既然要學習古典書法,那麼基本的姿勢還是要合乎古法的。

  第一,腰要直

  薛顛說過:挺腰則氣貫四稍,一身抖挺力達九霄。四稍就是四肢的稍節,腰挺直之後,方便手上發力。

  第二,肩要沉

  肩一僵直,那麼身體和上肢的關聯就斷掉了。同理,肘也要垂。所謂沉肩墜肘,打拳和寫字的道理是一致的,都是手上功夫,但都要藉助身體的整勁兒。肩既然沉,那麼肘就不能張得太開,離肋部還是要稍微近點。

  第三,頸要扣

  寫字的時候,千萬別伸著長脖子跟仙鶴似的,下巴要扣進去,把喉嚨輕輕鎖住。這樣,頸椎自然就挺起來了。原理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脖子還是是伸出去或者偏到左邊?因為總是想把自己寫的字看清楚,生怕寫得不像。

  寫得不像沒關係,這是我們獨特的理念,至於原理後面會有更多解釋,不容易一時說清楚。總之,坐直嘍,別趴在紙上。字寫得好不好先不說,頸椎不能出問題。

  但有些人先天體弱,腰直不起來***我以前就這樣***,那怎麼辦?那就要稍微鍛鍊一下,如什麼易筋經、五禽戲之類練筋的運動可以稍微參與一些。

  第四,足要平

  二郎腿的不要,腿一歪腰也會跟著歪,然後就全歪了。身子歪了跟寫字好壞有關係嗎?有。

  表面上看寫字只是手上的小動作,其實需要整個身體的協調,畢竟身體的經筋是貫通的。寫字主要靠筋力,身體不正,經筋運作不通暢,發力受限。發力受限,線條的質量和結字都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