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書法技巧

  書法是中國文化最具特色、最符合文化象徵的代表,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楷書的筆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執行方式。毛筆書法的運筆技巧是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其中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在毛筆書法中極為重要。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法的主要執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是指經常在筆畫的中間執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

  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圓筆屬紙”四個字。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覆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不過,“今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種解釋中鋒運筆的方法,仍然令人覺得難以領會,因為具體書寫時,筆鋒已分佈在筆畫的中間和兩側,是很難找到所謂的筆心來的。因此應該用另一種更精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詮釋。毛筆在紙上執行時,筆腹處於執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複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執行方向一致。

  在毛筆書法中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

  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乾淨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毛筆書法中的偏鋒運筆與中鋒運筆不同。偏鋒運筆筆鋒不在筆畫的中間,而在其某一邊行走;即筆鋒處於筆畫的一側,筆腹處於筆畫的另一側,筆鋒與筆腹在並列行走。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