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公碑書法作品
《鄭文公碑》,即《魏兗州刺史鄭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鄭道昭為了紀念其父所刻。書寫者是鄭羲的兒子鄭道昭。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鄭文公碑》碑刻介紹
全稱"魏故中書令祕書監鄭文公之碑",簡稱"鄭文公碑"或"鄭羲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公元511年***永平四年***為其父鄭羲所立。其內容記述鄭羲生平事蹟,文多諛詞且有失實。但其書法,結字寬博,筆力雄強,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所推重。
前後兩塊石碑的由來和儲存情況
《鄭文公碑》上下兩碑,碑文大體相同。鄭道昭先於天柱山刻出《鄭文公之碑》***碑身由一塊天然碑狀石稍加琢磨而成,豎式,無碑額,屬摩崖類刻石。***後,發現掖縣雲峰山之東的寒洞山石質較佳,又再重刻,正書額題"熒陽鄭文公下碑"七字。為區別二碑,稱天柱山之碑為"上碑",雲峰山為"下碑"。 天柱山"上碑",書風、內容與雲峰山《鄭文公下碑》相同,唯字數較少。字型略小於下碑,文字磨滅較甚。據方若《校碑隨筆》載,碑文為20行,行50字,總計約1000字。下碑近年文物部門已築亭保護。碑身高約 3米,寬 3米有餘。字型較上碑略大,文字完好,幾乎沒有泐損。碑後有宋人秦峴等人於宋政和三年***1113***的觀後題款 4行23字。二碑碑額正書2行7字"滎陽鄭文公之碑"。碑首題"魏故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無撰書人姓名,但其內容為鄭道昭讚頌其父鄭羲之文,而且字型與鄭道昭在雲峰、天柱等山題詩、題名的風格如出一手,所以一般學者均認為該碑是鄭道昭所書。
碑刻銘文
碑文內容是記述鄭羲的生平事蹟。鄭羲為鄭道昭之父,久官光州***掖縣、平度均其所屬***,死後歸葬老家熒陽***河南滎陽***。其故吏程天賜等為紀念他的政績,故有此刻。
碑銘文內容
魏故中書令,祕書監,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草。 鄭文公碑照片
公諱羲,字幼麟,司州熒陽開封人也。肇洪源於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親賢司徒,武以善職,並歌緇衣之作,誦乎奕世,降逮於漢,鄭君當時,播節讓以振高風。大夫司農,創解詁以開經義,跡刊圖史、美灼二書。德音雲翻,碩響長烈。揚州以十策匡時,司空豫州以勳德著稱。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闢莫之能致。值有晉弗竟,君道陵夷,聰曜虔劉,避地冀方。隱括求全,靜居自逸。屬石氏勃興,撥亂起正。徵給事,黃門侍郎,遷侍中尚書,贈揚州刺史。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後燕中山尹,太常卿,濟南貞公。祖溫,道協儲端,燕太子瞻事。父曄***按魏書本傳當為煜***,仁結義徒,績著寧邊,拜建威將軍,汝陰太守。綿榮千載,聯光百世。自非積德累仁,慶屆無窮,其熟能傳輝踵美,致如此之遠哉?可謂身沒而名不朽者也。公稟三靈之淑氣,應五百之恆期,乘和載誕,文明冠世。篤信樂道,據德依仁。孝弟端雅,慎言愍行。六籍孔精,百氏備究。八素***索***九丘,靡不昭達。至乎人倫禮式,陰陽律歷,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恥為傾側之行;不與俗和,絕於趣向之情。常慕晏平仲、東里子產之為人,自以為博物不如也。蘊斯文于衡泌,延德聲乎州閭。和平中,舉秀才,答策高弟,擢補中書博士,彌以方正自居,雖才望稱官,而乃歷載不遷,任清務簡,遂乘閒述作,注諸經論。撰《話林》數卷***碑文作古寫***,莫不玄契聖理,超異恆懦。又作《孔顏誄》、《靈巖頌》及諸賦詠詔策,辭清雅博,皆行於世也。以才望見陟,遷中書侍郎,又假員外散騎常侍。陽武子南使宋國,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設會,酒行樂作,均謂公曰:"樂其何如?"公曰:"哀楚有餘,而雅正不足,其細已甚矣,而能久於!"均嘿然而罷。移年而蕭氏滅宋。雖延陵之觀昔詩,鄭公之聽宋樂,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協皇華,原斯光,遷給事中,中書令,總司文史,敷奏惟允,國之律令,是所議定。公長子懿、邕***雍***容和令,器望兼資。早綜銓衡,能聲徽著。敦詩悅禮,尤精易理。季子道昭,博學明,才冠祕穎。研圖注篆,超侍紫幄。公行於前,吏部祕書隨其後,凡厥庶寮,莫不欽其人也。於時有識比之三陳。後年不盈紀,懿給事黃門侍郎,太常卿,使持節督齊州諸軍事,平東將軍,齊州刺史。道昭,祕書丞,中書侍郎,司徒諮議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祭酒,祕書監,司州大中正,使持節督光州諸軍事平東將軍,光州刺史。父官子寵,才德相承,海內敬其榮也。先時假公太常卿,熒陽侯,詣長安拜燕宣王廟。還,解太常,其給事中,中書令,侯如故。縱容鳳闈,動斯可則。冠婚喪祭之禮,書疏報問之式之制矣,民行矣,雖位未槐鼎而仁重有餘太和初除使持節安東將軍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南陽公德政寬明化先仁惠 嚴之治穆如清風桑有敬讓之高朝市無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專於魯矣。太和中,徵祕書監。春秋六十有七,寢疾於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國秀之永沉,哀道宗之長沒。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策贈有加,諡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歸葬乎熒陽石門東南十三裡,三皇山之陽。於是故吏主薄東郡程天賜等六十人,仰道墳之緬,悲鴻休之未刊,乃相與欽述景行,銘之玄石,以揚非世之美。而作頌曰
爰鑑往紀,稽覽前徽,有賢有聖,靡弗應時。繇實契姒,旦亦協姬,於穆鄭公,誕應期。伊昔桓武,並美司徒;恭維我君,世監祕書。三墳克闡,五典允敷,文為辭首,學實宗儒。德秀時哲,望高世族。灼灼獨明,亭亭孤 。式胄三雍,鄒風***再燭。作嶽河兗,澤移草木。慶靈長髮,繼葉傳光。君既挺發,胤亦含章。文義襲軌,朱紱相望。刊石銘德,與日永揚。
永平四年,歲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以石好故於此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