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個人修養
幼兒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地加強個人修養、職業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這既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前提,也是成就幼兒教師自己輝煌人生的關鍵。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服務性原則
每個孩子都很重要
服務性原則也可以叫作陽光原則,因為陽光是促進萬物生長、給萬物以溫暖的,它普照萬物,沒偏沒向。
作為幼兒教師,愛聽話的孩子很容易,愛淘氣的孩子很不容易;愛尊重教師的孩子很容易,愛那些調皮、不尊重教師的孩子很不容易。
幼兒教師的愛應該是大愛,應該是愛每一個孩子。幼兒教師修養的第一元素,就是應該堅持每個孩子都是重要的。幼兒教育的任務是為每一個兒童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熱愛每一個孩子,就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缺點。幼兒教育的任務是為每位兒童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不是代替他們的發展。
:差異性原則
不以唯一目光看待孩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學者要過一條很寬的河,找了一條渡船。當船離岸之後,學者就跟船伕聊天,問他多大歲數了、原來是幹什麼的,船伕開始不回答,後來回答了。回答之後,這個學者很奇怪,這個船伕已經30多歲了,怎麼連一句合乎語法的話都說不清楚呢?於是,他對船伕說:“你到現在為止,說話連語序都不順,我覺得你這半輩子簡直白活了。”船繼續往前開,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雷雨交加,船顛簸起來。這個時候船伕問這個學者會不會游泳,學者說:“我不會。”船伕說:“這個船馬上就要翻了,你這輩子白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智慧。而人的智慧結構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優勢,我們不能夠簡單地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一個人。
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所有孩子都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要在微觀領域推進幼兒教育均衡發展,防止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以部分孩子的參與取代所有孩子的參與,防止以部分孩子為主體取代以所有孩子為主體。
每個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不能以唯一目光看待孩子、唯一方法教育孩子、唯一標準評價孩子。
:全面性原則
揚長補短而非填平補齊
全面性原則,也叫圖釘原理。圖釘有一個蓋和一個尖兒,只有這兩個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圖釘,才能摁在牆上,只有蓋或只有尖都不行。所以,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使兒童的素質基礎和個性特長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
但是,許多人片面地理解了“全面發展”,把全面發展理解成均衡發展,理解成所有方面都應該是一樣的,造成許多孩子不重視自己的優勢、興趣和特長。
優質的幼兒教育,不單純是為將來培養學術人才打好基礎的教育,而是為人人成長打好基礎的教育。人人成長就是培養不同型別的人才,而不是將所有人都培養成同一型別的人。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發現孩子的興趣,發現孩子的特長。全面發展的教育是揚長補短的教育,不是填平補齊的教育。
:激勵性原則
給孩子注入走向未來的自信
有一個故事,說有兩隻青蛙掉到一個坑裡面,它們就想跳出這個坑。在坑外面有許多青蛙,看它們跳了半天跳不出來,於是就喊:“你們不要跳了,再費力也白搭,你們跳不出來的。”其中一個青蛙聽了這個話以後就不跳了,結果太陽升高以後它被晒死在裡面。另外一個青蛙還是照樣跳,越跳越賣力氣,最後終於跳出了這個坑。當它跳出這個坑以後,其他青蛙就問它:“都跟你說別跳了,你為什麼還跳?”這個青蛙說,我耳朵的聽力不好,我只看見你們在喊,我以為你們在喊加油,所以我就拼命地跳。
這說明,激勵是發展的動因。形成引導和激勵機制是發揮兒童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
幼兒教師應當堅持引導的正確方向,應當堅持激勵兒童正確面對挫折,把失敗看作成功的階梯。激勵是兒童成長的根本動力,應當堅決防止對兒童濫施懲罰。三歲難以看大,七歲難以看老,我們無法預測孩子的未來,但我們應該給孩子注入走向未來的自信。
:針對性原則
創造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
日本在16世紀有一個大將叫豐臣秀吉,他有一次作戰回來後很渴。一個部下就給他端了一大碗涼白開,他一飲而盡。之後這位部下又端了一碗茶給他,喝完以後又端來一小碗熱的濃茶讓他品。豐臣秀吉問:“今天為什麼這麼給我送水?”這位部下說:“一開始,你剛作戰完最需要的是解渴,所以給你一大碗溫度低的水。解渴以後,你可以喝茶了,我再給你一箇中碗。最後你才可以品茶。如果講哪個好,肯定是熱茶好,但是一開始肯定喝不下去。所以,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適合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教育活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合兒童的不同需求。
幼兒教師應堅持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的結合,堅持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們應當創造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學前教育應該推進個性化教育的研究,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把鎖,如果鎖還沒有開啟,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配出開啟這把鎖的鑰匙。我們的教師要能夠給不同的孩子配出開啟他心靈這把鎖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