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前還是分紅後買基金

  投基有道:,下面小編就為你分析分析。

  關於南方基金“分紅門”事件的仲裁結果出爐,雖然不完全符合持有人的預期,但是對涉及此事的基金公司來說,不啻為一個打擊。嚴重的是,涉及“分紅門”的一共有16家基金。

  基金分紅對於基民而言是“落袋為安”規避損失,提出這份仲裁的基民關心的不是基金有沒有分紅,而是基金不分紅的時間點恰恰是2008年大熊市之前,如果此前基民手持的是現金而非基金份額,無疑會避免一次滅頂之災。

  在一般市道中或市場趨勢不明的情況下,投資者可選擇現金分紅,落袋為安。很多退休者或生活來源受限制的投資者,選擇現金紅利也較為合適;而在牛市,選擇紅利再投資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大回報。

  ?

  80後的王顯昆在2007年抽出自己積蓄的20%購買基金,後來慘遭套牢,他痛定思痛,覺得自己是在沒有學習前就做出投資決定才導致失敗,之後,他選擇基金都要做足功課。王顯昆說:“我不喜歡去買剛分過紅的基金,因為分紅的錢是基金經理的持有的股票變現而來的。在選擇分紅方式上,我會選擇紅利再投資,這樣可以帶來更多回報。”

  基金分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按照相關規定按時分紅,且分紅數額不大,一種是大比例分紅,10份要分高於10元的錢。“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選擇分紅數額不大的,大比例分紅的基金,分紅後的表現一般情況下不盡人意。”王顯昆說。

  任職晨星***中國***研究中心的陳琴比較認同王的說法:“分紅前購買基金,直觀上理解好像是佔了便宜,而分紅後購買由於分紅後基金淨值會下降,表面上看好像是以更加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基金。但是實際上從總價值上看基金分不分紅並無區別。”

  陳琴舉例,一隻基金在分紅前的份額淨值為1.2元,假設每份基金分配0.1元收益,如果投資者在分紅前以1.2元每份購買此基金,基金分紅後基金的淨值會下降到1.1元,加上每份0.1元分紅,其實還是1.2元;如果投資者在分紅後購買基金,雖然可以購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但是由於分紅後基金淨值下降了,總價值還是一樣的。投資者覺得佔到了便宜只是感官上的一種表象罷了,這只是基金公司投投資者所好的一種營銷方式。


 

  緊盯分紅還是忽視紅利?

  不同基金的投資者,將面對的基金分紅的規定也不一樣。封閉式基金由於其份額固定,一般採用現金分紅的方式;開放式基金的分紅方式主要有兩種,現金分紅和分紅再投資轉換為基金份額。而對於貨幣市場基金來說,分紅是一種明確的回報。

  好買理財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令華說,如果投資者希望基金定期分紅,就選擇契約中明確約定分紅的基金。“帶有‘紅利’、‘回報’字眼的基金通常都會約定每年分紅比例或次數的條款,而現在發行的新產品對分紅條款的規定也會更細緻。”

  如果要修改分紅方式,對於基金分紅方式來說,它是指單隻基金的分紅方式,可以在任一工作日到原辦理基金業務渠道辦理“基金分紅方式”的變更。而賬戶分紅方式是相對於整個基金賬戶來說的一種分紅方式,是投資者在開戶時選擇的,選定就不能再修改。

  “基金分紅方式”的選擇優先於“賬戶分紅方式”。在分紅時,如果沒有選擇“基金分紅方式”,那麼將按照“賬戶分紅方式”分紅。但賬戶分紅方式能否有效,將以代銷渠道系統是否支援為準。

  分紅究竟有沒有意義?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王群航認為可以從基金的淨值來看,如果基金的收益被如實地反映在了淨值當中,投資者可以自由地通過贖回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收益,這樣的基金就沒有必要再搞分紅的“遊戲”了;反之,如果基金淨值中沒有包含收益,則需要分紅,讓基民能夠看到自己的收益。

  相信經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對於是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希望能對大家以後的投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