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資產是長期超額收益之源

  ?下面小編告訴大家是怎麼回事。

  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志民表示,儘管相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國內的公募基金行業的資金性質不同,但對於大規模資產管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依然在許多方面有可借鑑之處。

  第一,關於成長與價值。

  巴菲特以投資成長股、長期持有出名,可口可樂等即是範例。但在沒有發現心儀的成長型公司之前或者成長股的價格不具備吸引力時,作為類現金組合管理,他也會買入回報低、風險小的價值型資產,如對鐵路的投資。這對我們的啟示是:當市場成長股普遍高估或沒有發現合適投資物件時,等待或持有類現金資產也是必然選擇。作為大型資產管理人,基金經理如果不看估值只追求成長,並沒有學到巴菲特投資的真諦。

  第二,關於核心配置與組合資產。

  從歷年的前十大重倉股來看,巴菲特組合中消費類股是核心之核心,如2011年底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可口可樂、寶潔、卡夫、沃爾瑪、好市多等。其次是金融行業,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運通、美國合眾銀行、VISA等。其餘資產則主要是組合管理,當年投資的中石油甚至包括近年投資的比亞迪,個人認為均屬階段性參與,隨時見好就收。這啟示我們:資產配置應注重核心與衛星,核心資產是長期超額收益的源泉,衛星資產則注重對階段性投資機會的把握,以提高短期業績表現。

  第三,關於資本支出型企業。

  雖然伯克希爾的核心資產幾乎從不涉獵重資本支出型企業,但作為組合管理,他依然會買入這類重資產股票,如美國鐵路,作為階段性的投資品種。世人所廣為熟知的巴菲特選股理念和標準,只是伯克希爾的核心資產,並不是全部。

  第四,關於流動性管理。

  伯克希爾的資金性質比較封閉,巴菲特不用擔心資金的贖回,但他卻保持逾200億美元的現金,時刻等待新投資機會的出現。這啟示我們:長期持有一定的現金倉位,並不代表保守或低效率,也可能是為未來把握新投資機會做準備。

  拓展閱讀

  基金投資陷阱

  第一,常識性錯誤。基金既然能夠取得優於儲蓄存款的收益,就應當將儲蓄存款及時轉換成基金產品,而不必要將資金躺在銀行裡。這種為了資金增值的想法本身並無非議。但不同的投資者的經濟基礎和抗風險能力均是不同的。

  第二,經驗性錯誤。對於投資者來講,對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基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認可,是投資者看好基金的一種表現。但並非具有經驗的基金管理人均會在實際的基金投資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經驗有時也會出現失靈的情況。因為不同的市場環境需要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第三,利潤陷阱。由於2006年的證券市場的火爆行情,使投資者在基金的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從而引發了基金投資的熱潮。這種基金投資的非理性衝動,直接引起了2007年基金市場品種和規模的擴大,從而進一步增進了投資者對基金投資未來收益的預期。放大基金收益的現象在投資者中成為一種流行色,把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得到了進一步的掩蓋。認為投資者只要參與基金產品的投資,就能賺得較多的投資利潤[1]。而不顧基金品種的實際表現。

  第四,損失陷阱。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將會伴隨證券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但把基金當作不會損失的投資產品,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淨值越高的股票型基金,當其持倉品種較重時,一旦遇到證券市場調整,暗含的投資風險和損失是不可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