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學區房需要注意什麼

  購買學區房有哪些糾紛?辦理房產證、產權糾紛、戶口糾紛、房產中介虛假資訊糾紛、賣方惡意漲價糾紛等等。因此購房者在購買學區房子時候,比購買普通商品房要多留意。

  學區房的房源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一手商品房,即直接從開發商處購買的房屋,另一類是二手房,即存量房。

  一手房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房產證的辦理。例如,在籤商品房預售合同時,開發商承諾入住後一年,即可頒發房產證,但實際情況是頒發房產證的時間,被一拖再拖,遲遲辦不下來,導致業主子女無法上學。

  二手房的風險相對多一些,主要集中在產權糾紛、戶口糾紛、房產中介虛假資訊糾紛、賣方惡意漲價糾紛。


購買學區房需注意事項

  產權糾紛

  第一類產權糾紛,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有人之間糾紛,另一種是產權不清晰導致無法辦理產權過戶的糾紛。

  先說第一種,共有人之間的糾紛。大多數的學區房都屬於年代比較久遠的房屋,而房產的原所有人很可能已經去世,這類房屋很可能發生遺產繼承糾紛。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我們必須提醒大家在購買年代比較久遠的學區房時,一定要向賣方詳細詢問房屋的來源,是從市場購得,還是繼承取得,並將房屋的來源情況,作為合同的一部分寫入房屋買賣中,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產權糾紛的另一種情況是,房屋的產權能否過戶。說到這一點,很多人可能認為誇大其詞,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單位房改房的小區內最為常見。因為,有些單位的房改並不徹底,導致賣房人雖然有產權證,但始終不能從單位拿到上市交易審批表,從而導致合同無法履行。

  房產中介虛假資訊糾紛

  這類糾紛直接與房產中介的職業素質有關係,很多中介運用自身的資訊優勢忽悠買賣雙方籤協議,等發生糾紛後,自己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目前我國房產中介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不管是賣方還是買方在決定交易前,一定要去學校或其上級主管部門核實情況,再決定是否交易。

  賣方惡意漲價糾紛

  這類糾紛是最常見的一類,說白了就是因為房價上漲過快,賣方想多賺錢,並且只要違約金的數額低於房價上漲的幅度,賣方就敢違約。預防賣方惡意漲價的違約行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合同中約定相對較高的違約責任,使賣方不敢越雷池半步。

  戶口糾紛

  戶口糾紛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賣方的戶口沒有從房屋內全部遷出,按照一般的一房一戶的戶籍管理原則,買房人的戶口無法遷入。另一種是有些地方的特殊情況所致,一房可以有一個以上的戶口本,但賣房子女還在學校就讀,該學校拒絕接收同一房屋內的另外一個戶口的子女入學。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最好的預防對策就是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如果原房主不將戶口遷出,應該支付多少違約金,並且這種違約金一定要按天計算,每逾期一天遷走,就要承擔一定的違約金。只有這樣加重違約方的負擔,才能保證交易安全。

  除了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外,在決定購買該學區房前,最好是與賣方一起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機關,共同核實房屋內戶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