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保險的最全介紹

  說到香港保險,不太瞭解的人可能都要笑。因為想必大家身邊都有那麼幾個跑去香港買保險的“土豪”,很多人不理解,買個保險而已呀,為什麼非要費時費力跑去香港買呢?瞭解了香港保險功能,你就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跑去香港買保險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香港保險的種類

  幣種

  去年整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將近7%,很多人意識到我們手裡的人民幣是有匯率風險的,手頭還得有點美金,於是開始搶兌美元,畢竟美元相對來說比較保值。

  大部分人到香港是選擇美元保單的,無論支付還是理賠都是使用美元,而持有美元的保單,就是把人民幣資產轉化成美金資產的最最簡單的方式。

  分紅

  在內地,重疾產品多數是沒有分紅的,比如買50萬的保額,過多久也還是50萬,即使是分紅型產品,中國保監會也有規定,年化利率不能超過3.5%。

  而香港的重疾保單都是有分紅的,保額會逐年增加,這樣一來,它就多了一個儲蓄功能,另外還有很多分紅型的保單,收益也會更高一些。

  市場成熟

  香港的保險市場相當的成熟透明,集中了很多航母級的保險公司。

  香港那些國際排名靠前的保險公司,不但投保起來比較安全,推出的產品也是很先進的,經過了這麼些年的檢驗,整個運作都比較成熟了。目前內地的保險產品,基本上還是在跟隨著做一些改變。

  產品划算

  保障疾病種類更多:很多內地的重疾險最多隻能保40種重大疾病,而香港重疾險受保的疾病種類,一般都達到70種以上,好一點的超過100種,非常全面。

  同等保障更便宜:同時呢,價格相對內地還便宜一些。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同等的保障,香港比內地的重疾險產品價格大概便宜30%。因為產品本身有差異,很難直接對比出準確數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保障更全面的前提下,香港的重疾險價格更加優惠。

  同等保額賠償更高:另外,香港的重疾險賠償的保險金不僅僅是基本保額,還會根據產品額外贈送保額,而且每年的累計分紅也會加在基本保額裡,在理賠時一併支付。所以,同等保額賠償金額更高。

  理賠簡單

  最後,很多人對保險的固有印象就是,理賠手續非常麻煩。在香港買保險萬一要理賠怎麼辦啊,會不會需要去香港,會不會很麻煩?

  並不會!香港的重疾險認可內地大型醫院的診斷,每個保險公司都有內地認可醫院的列表,覆蓋比較廣,三甲醫院基本都涵蓋。並且,除了內地的醫院,香港的保險在全世界各地的醫院都可以使用,出國旅行或者以後孩子留學也有了醫療保障。

  理賠時投保人、受保人都不需要到港,只要通過保險經紀人向保險公司提交有關材料,就可以完成理賠。香港的重疾險有“嚴進寬出”的特點,也就是核保時會比較嚴,而理賠一般比較高效。

  中國責任保險救濟模式制度的完善

  ***一***有針對性地確立強制性責任保險

  筆者認為,不能一味的強調採取單一的保險模式,應綜合考慮各行業的性質、生產、銷售等因素,確定各行業各自具有的風險性,有針對性地確立強制責任保險。責任保險包括任意性責任保險與強制性責任保險。任意性責任保險是基於投保人與保險人在合同自由的基礎上,做出各自意思表示,投保人是否投保,保險人是否承保由其自己作出決定。而強制性責任保險,則是依據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投保人必須投保且保險人必須承保的責任保險。68強制性責任保險更多是政策性保險,國家以相應的法律條文作為依據進行強制推廣,中國的機動車強制責任險就屬於強制性責任保險的範疇。採取哪種投保方式直接決定責任保險模式在大規模侵權中的運作。容易發生產品責任與環境責任方面事故的行業如食品、礦山、化工等,應強制其投保責任保險。如果採取任意性責任保險制度,一方面企業以盈利為其首要目的,投保責任保險勢必提高其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因為大規模侵權事件具有的突發性與偶然性,更多的企業因存在僥倖心理而不去投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同樣是以盈利為其首要目的,因大規模侵權具有高風險性與不可預測性,同時可能造成極高的損失,所以其並不完全具有可保性,一旦發生大規模侵權事故,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鉅額的賠償款會對保險公司的承保信心造成影響。由此可見,如果將大規模侵權的保險投保模式確定為任意性責任保險,就會造成無人投保,無人承保的尷尬境地。所以為了實現責任風險的轉移,應強制潛在的大規模侵權企業投保責任保險。而對於危險程度低的領域,可以推行任意性責任保險,即使發生了侵權事故也可以通過傳統的侵權責任法來進行救濟,如果在所有行業領域都推行強制性責任保險,則加重了這些低危企業的負擔,不利於其發展。

  ***二***明確責任保險的責任限額

  當前,中國的責任保險制度還處於發展階段,如果不設立明確的責任限額,勢必會加重保險公司的負擔,打擊保險公司對大規模侵權承保的積極性,因此,確定責任保險的責任限額,有利於責任保險賠償模式的發展。責任限額是指大規模侵權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應當承擔的最高賠償數額,由於責任風險的自身屬性,雙方無法對潛在的風險作出充分精確的衡量。368,大規模侵權事件的發生概率較低,可是一旦出現,就會產生巨大的賠付額。如果將風險全部轉嫁給承保人,事故所產生的賠償金可能會超出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即使保險公司具有賠付能力,企業將自身責任無原則的轉移到保險公司身上,對保險公司也是不公平的。保險公司承保的是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因為大規模侵權事件具有偶然性,所以在訂立責任保險合同時,無法確定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害以及對應的賠償金額,保險公司為了防止責任企業任意擴大保險責任,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會確定最高的賠償金額,即責任限額。確立責任限額對責任企業進行了規範與限制,責任企業不能將自己的賠償責任全部的轉嫁給保險公司,如果產生大規模侵權事件,企業也需要分擔部分責任賠償,這會促使企業積極地採取防範措施,從而降低事故的發生概率。對於保險公司來說,責任限額確定了保險人的賠付額度,保險公司不會因賠付過多而喪失賠付能力。超出責任限額部分的損失,受害人還可以通過訴訟,使責任企業承擔侵權責任賠償。

  ***三***藉助再保險進行風險防範

  再保險是指直接保險人將自身承擔的責任和風險部分或全部轉移給再保險人承擔的風險轉移方式。1中國《保險法》28條規定了再保險制度。中國不僅對再保險進行法律規定,在實際應用中,也將其視為責任分散的重要方式。承保公司為了避免高風險事故發生所產生的鉅額賠償金,可以依託再保險進行風險分散,將承保業務連同承保風險部分的轉嫁於多家再保險公司。大規模侵權事件具有高風險性的特點,大部分保險公司自身沒有足夠的承保能力,根據《保險法》第103條第一款所規定,保險公司對一次保險事故承擔的損失不得超過其資本金與公積金的百分之十,以三鹿奶粉為例,造成的損失大約7億元,那麼保險公司如果想要單獨進行承保,就需要有超過70億元的資本金與公積金,而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內公司寥寥無幾。這時保險公司可以運用再保險進行風險分散,來保證自身的承保能力。國際上再保險的經營典範是1979年法國50多家保險與再保險公司組成的汙染再保險聯營集團,各公司簽訂共同保險協議,約定各自的責任份額,以此分攤保險的風險。中國也應借鑑法國再保險的經驗,對於潛在賠償金額巨大的行業領域,例如,食品安全、石油、環境汙染、核電等行業,保險公司應進行再保險,以達到風險防範的目的。

  三、結語

  大規模侵權事件,給民眾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帶來了危害,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對受害人進行救助,勢必會對社會的穩定產生影響。責任保險作為一種及時有效的經濟補償制度,逐漸被學界所認可,但由於目前中國大規模侵權方面的立法缺失,保險領域的發展水平滯後,以及人們對其風險的認識不足,造成了消極投保與責任保險產品匱乏的供需雙冷局面,沒有發揮責任保險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各種主要的救濟賠償模式中,責任保險有著巨大的優勢,希望儘快建立以責任保險為主導的大規模侵權救濟體系,為我國的大規模侵權事件提供一條有效的救濟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