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成長伴我行手抄報

  成長是一次次的蛻皮。蛻皮是痛苦,是流血,有風險,有失敗;但也是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變得成熟與美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習“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強個人素質,還能夠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其實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簡單,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文明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著熱情,關愛,友誼和尊重。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小食品袋,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

  “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就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鬧把這些都早已習以為常;甚至還有同學會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並不應該是我們21世紀中學生的作為。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文明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根基,是我們素質的前沿。千真萬確學做人,就是說的學習先應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文明校園,文明環境,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伴我們成長!

圖片模板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2: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很重要,是一個國家人民素質的體現,我們要讓文明美德伴自己成長一生。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世界文明古國,我們要將文明傳承下去。

  我們要讓文明美德伴自己成長,就必須從細節抓起。

  有一位同學向我借筆,他一邊說著:“借支筆!”一邊開啟我的文具盒找筆。當時,我有些生氣,而他卻渾然不知。另一位同學向人借筆,他說:“能借支筆給我嗎?”我非常樂意地拿了支筆給他。

  文明與不文明能給人不同的感覺,細節上的文明,更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請”“您好”“對不起”“再見”“謝……”這十個字要掛嘴邊;向別人求助要用懇求的語氣、禮貌的用語;在公共場所要安靜……

  文明是外在美,美德是內在美。

  尊重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值得尊重;孝敬長輩,他們養育了你;勤儉節約不浪費,每一分收穫都是用汗水換來的,要珍惜……

  說了這麼多,我們為什麼要讓文明美德為伴自己成長呢?

  因為文明美德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順利,它是一個優秀的人不可缺少的東西,它更是人民素質的體現!

  大家一起讓“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吧!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