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如何減輕濃煙的危害

  火災中吸入濃煙的病人主要損害的是呼吸系統,其中包括吸入性損傷即呼吸道燒傷、燒傷致呼吸系統的併發症。那麼,你知道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發生火災時減輕濃煙的危害的方法,以供參考。

  發生火災時減輕濃煙危害的方法

  ***1*** 大量地噴水,降低濃煙的溫度,抑制濃煙蔓延的速度。

  ***2*** 用毛巾或布矇住口鼻,減少煙氣的吸入,關閉或封住與著火房間相通的門窗,減少濃煙的進入。

  ***3*** 從煙火中出逃,如煙不太濃,可俯下身子行走;如為濃煙,須鋪匐行走,在貼近地面30釐米的空氣層中,煙霧較為稀薄。高層建築的電梯間、樓梯、通氣孔道往往是火勢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煙火上行,人要下行。

  火災時濃煙的危害

  有人做過統計,火災中被濃煙薰死嗆死的人是燒死者的4、5倍。在一些火災中,被“燒死”的人實際上是先煙氣中毒窒息死亡之後又遭火燒的。

  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而常用的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此外,火災中的煙氣裡還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通常的情況下,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約佔0.06%,當其濃度達到2%時,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達到6%、7%時,人就會窒息死亡。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絲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威脅更大。

  有關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煙的蔓延速度超過火的速度5倍,其能量超過火5?6倍。煙氣的流動方向就是火勢蔓延的途徑。溫度極高的濃煙,在2分鐘內就可形成烈火,而且對相距很遠的人也能構成威脅。在美國發生的次高層建築火災,雖然大火只燒到5層,由於濃煙升騰,21層樓上也有人窒息死亡了。

  此外,由於濃煙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視線,使人看不清逃離的方向而陷入困境。

  火災逃生的五種錯誤行為

  原路脫險。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模式。因為大多數建築物內部的平面佈置、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一旦發生火災時,人們總是習慣沿著進來的出人口和樓道進行逃生,當發現此路被封死時,才被迫去尋找其他出***。殊不知,此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因此,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大樓或賓館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和出人口進行必要的瞭解與熟悉。多想萬一,以備不測。

  向光朝亮。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於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亂撞而更易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盲目追隨。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什麼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緊地追隨其後。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帶頭,追隨者也會毫不猶豫地跟隨其後。克服盲目追隨的方法是平時要多瞭解與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避免事到臨頭沒有主見而隨波逐流。

  自高向下。俗話說:人往高處走,火焰向上飄。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築一旦失火,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面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儘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樓下逃生,豈不是自投火海嗎?隨著消防裝備現代化的不斷提高,在發生火災時,有條件的可登上房頂或在房間內採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後等待救援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冒險跳樓。人們在開始發現火災時,會立即作出第一反應。這時的反應大多還是比較理智的分析與判斷。但是,當選擇的路線逃生失敗,發現判斷失誤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時的人們也不要跳樓、跳窗等;而應另謀生路,萬萬不可盲目採取冒險行為,以避免未人火海而跌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