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好吃調料的正確使用與應用

   調料已經成為了炒菜的必要用品了,那麼在炒制菜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方法,那麼在炒菜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去使用好調味料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調料的正確使用,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調料的正確使用之如何用姜

  一、薑絲入菜 多作配料

  烹調常用姜有新姜、黃姜、老薑、澆姜等,按顏色又有紅爪姜和黃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較重,在菜餚中既可作調味品,又可作菜餚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鬆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老薑,俗稱薑母,即姜種,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澆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餚的配菜或醬醃,味道鮮美。

  作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絲,如“薑絲肉”是取新姜與青紅辣椒,切絲與瘦豬肉絲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獨具一格。“三絲魚卷”是將桂魚肉切成大片,捲包筍絲、火腿絲、雞脯肉絲成圓筒形,然後配以用澆姜醃漬的醬薑絲,還有蔥絲、紅辣椒絲,加醬油、糖、醋溜制即成。味道酸甜適口,外嫩裡鮮。把新姜或黃姜加工成絲,還可做冷盤的配料,增鮮之餘,兼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揚傳統涼拌菜“拌乾絲”,它是把每塊大方豆腐乾切成20片左右,再細切成比火柴棒還細的乾絲,用沸水浸燙3次,擠去水分,放入盤中,上面再撒放生薑絲,澆上調味而成的。乾絲綿軟清淡,薑絲鮮嫩辣香。

  二、姜塊***片***入菜去腥解羶

  生薑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水產品、禽畜類的腥羶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薑,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後要棄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鬆,使其裂開,便於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燉雞”,配以雞蛋稱清燉子母雞,加入水發海蔘即為“珊瑚燉雞”,以銀耳球點綴叫做“風吹牡丹”,佐以豬腸叫“游龍戲鳳”,添上用魚蝦釀製的小雞即為“百鳥朝鳳”等。在製作中都不可不以薑片調味,否則就不會有雞肉酥爛香鮮、配料細嫩、湯清味醇的特點。

  姜除在烹調加熱中調味外,亦用於菜餚加熱前,起浸漬調味的作用,如“油淋雞”、“紅燒魚”、“炸豬排”等,烹調時姜與原料不便同時加熱,但這些原料異味難去,就必須在加熱前,用薑片浸漬相當的時間,以消除其異味。浸漬時,同時還需加入適量的料酒、蔥,效果會更好。

  炒菜調料的正確使用之怎樣用鹽

  1.烹調前加鹽 即在原料加熱前加鹽,目的是使原料有一個基本鹹味,並有收縮。在使用炸、爆、滑餾、滑炒等烹調方法時,都可結合上漿、掛糊,並加入一些鹽。因為這類烹調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層漿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須在烹前加鹽。另外有些菜在烹調過程中無法加鹽,如荷葉粉蒸肉等,也必須在蒸前加鹽。燒魚時為使魚肉不碎,也要先用鹽或醬油擦一下。但這種加鹽法用鹽要少,距離烹調時間要短。

  2.烹調中加鹽 這是最主要的加鹽方法,在運用炒、燒、煮、燜、煨、滑等技法烹調時,都要在烹調中加鹽。而後是在菜餚快要成熟時加鹽,減少鹽對菜餚的滲透壓,保持菜餚嫩鬆,養分不流失。

  3.烹調後加鹽 即加熱完成以後加鹽,以炸為主烹製的菜餚即此類。炸好後撒上花椒鹽等調料。

  炒菜調料的正確使用之怎樣用酒

  1. 烹調中最合理的用酒時間,應該是在整個燒菜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比如煸炒肉絲,酒應當在煸炒剛完畢的時候放;又如紅燒魚,必須在魚煎制完成後立即烹酒;再如炒蝦仁,蝦仁滑熟後,酒要先於其它作料入鍋。絕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燒菜,酒一噴入,立即爆出響聲,並隨之冒出一股水汽,這種用法是正確的。

  2. 上漿掛糊時,也要用酒。但用酒不能多,否則就揮發不盡。

  3. 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餚中有葷料,一定放酒。於是“榨菜肉絲湯”之類的菜也放了酒,結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壞,這是因為放在湯裡的酒根本來不及揮發的緣故。所以廚師們在用酒時一般都做到“一要忌溢,二要忌多”。

  4. 有的菜餚要強調酒味,例如葡汁雞翅,選用10只雞翅膀經油炸後加蕃茄醬、糖、鹽一起燜燒至翅酥,隨後加進紅葡萄酒,著芡出鍋裝盒。這個菜把醇濃的葡萄酒香味作為菜餚最大的特點,既然這樣,酒在出鍋前放,減少揮發就變成合理了。

  5. 用酒來糟醉食品,往往不加熱,這樣酒味就更濃郁了。

  炒菜調料的正確使用之怎樣用味精

  1.對用高湯烹製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冷盤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冷盤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冷盤,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穀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 70 C~ 90 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味精與雞精正確的食用方法

  都聽說過味精、雞精緻癌的說法——味精加熱到 120℃ 以上會產生焦穀氨酸鈉,能致癌。但是其實焦穀氨酸鈉並不會致癌,只是加熱到這個程度味精會沒有鮮味~

  味精、雞精和食鹽一樣,都屬於鈉鹽的一種,而高鈉飲食會帶來肥胖和高血壓。雖說味精中鈉含量要比食鹽低很多,但在今天我們鈉攝入量普遍超標的情況下,做菜時,少放些食鹽、味精和雞精還是有益於健康的。

  使用味精要注意

  1、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而要在菜餚快出鍋時加入。因為穀氨酸鈉在溫度高於120℃時,會變為焦點穀氨酸鈉,就沒有鮮味了。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新增味精,如糖醋魚、糖醋里脊等。味精呈鹼性,在酸性食物中新增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菜餚走味。

  3、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鹼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使鮮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鮮味。

  使用雞精要注意

  1、雞精中含有10%左右的鹽,所以食物在加雞精前加鹽要適量。

  2、雞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應適量減少對其的攝入。

  3、雞精溶解性較味精差,如在湯水中使用時,應先經溶解後再使用,只有這樣才能被味覺細胞更好地感知。

  教你如何自制調料

  1、自制香菇調料

  買香菇適量,乾溼均可,切丁,用微波爐或者炒鍋焙乾,放入料理機中打碎,然後裝入玻璃瓶中備用,每次炒菜時根據口味加入,可以為菜提升鮮味~

  2、自制蝦皮調料

  買蝦皮適量,用炒鍋或微波爐焙乾,切成細末,放入玻璃瓶中備用。炒菜時適量加入。可以使菜具有一絲海鮮的味道。不過選擇蝦皮時一定要注意新鮮程度~

  3、自制黃豆調料

  由於黃豆有豆腥味,把黃豆放入鍋中翻炒可去除腥味,晾涼後用攪拌機打成粉末,可用於烹飪肉類的食物中替代味精。

  4、自制乾貝調料

  將乾貝香菇洗淨,掰成小塊,熱鍋烘乾後晾涼,加入少量冰糖用攪拌機打成粉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