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烹飪的食物有什麼選購祕訣

  一般在菜市場上,抱著孩子的媽媽們都會糾結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選購最好最有營養的食材,那麼都有哪些食材可以選擇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幼兒烹飪的食物選購,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烹飪的食物選購

  1.主食及豆類:選擇小麥、粳米、黑米、黑芝麻等含礦物質豐富的食物。

  2.肉蛋奶:豬心、豬腦、豬髓、牛奶、牛髓、羊腎、驢肉、鴿肉、鱸魚、鱖魚、黃花魚、帶魚、胖頭魚、海蔘等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3.蔬菜:選擇圓白菜、山藥、芋頭、口蘑、香菇、胡蘿蔔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4.水果:選擇蓮子、百合、龍眼肉、酸棗、大棗、桑椹、葡萄乾、荔枝肉等脂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5.其它:豆類、蛋類、奶類、魚類、核桃仁、芝麻、蜂蜜、玉米、小米、木耳、金針菜、金針菇。

  幼兒輔食新增的禁忌事項

  “3歲內不要喝茶”

  茶葉中含有鞣酸,會影響寶寶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鋅、鈣等元素的有效吸收,導致寶寶缺乏蛋白質和相關元素而發育不良;同時,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有誘發出現小兒多動症的可能性。

  “不要使用銅質、鋁質的容器”

  給寶寶烹飪食物的時候儘量不要用銅質、鋁質的炊具,因為某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C,銅會破壞維生素C的作用;而鋁質可以在酸性壞境下溶解在食物中,比如說食物中含有醋或者加熱時,鋁離子就可遊離出來,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鋁對腦細胞有強的親和力,食入過多鋁元素會造成智力減低。

  “不要過度餵養輔食”

  剛開始嘗試為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要注意,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給寶寶新增輔食一定要適量,過多的輔食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引起寶寶的腸胃不適,消化紊亂。所以媽媽喂輔食時,可以用小勺一口一口慢慢的嘗試性餵給寶寶,如果寶寶有牴觸的表現,媽媽就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表現,結合寶寶最近的日常作息做出判斷,有可能說明寶寶已經吃飽或不想吃了,這時候媽媽就要停止餵養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睡眠不足等其他問題影響了寶寶的食慾。總之媽媽要細心呵護寶寶的腸胃健康,切不可過度餵養輔食哦!

  “不要使用奶瓶餵養輔食”

  寶寶在剛開始餵養輔食的時候,食物的狀態大都是以糊狀或者流質為主,在這個時候使用奶瓶給寶寶喂輔食會降低寶寶對於輔食的接受能力,不能為寶寶之後進一步更好地咀嚼食物提供鍛鍊。而且使用後的奶瓶也不容易清洗乾淨,容易殘留食物殘渣。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們切記,不要使用奶瓶給寶寶餵養輔食哦!

  “不要給寶寶煮水果湯補充維生素”

  有些媽媽認為水果烹煮之後會減少寶寶腹瀉的可能性。但是水果被高溫加熱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並不建議媽媽過度依賴烹煮過的水果為寶寶補充維生素。

  “不要用營養品代替正常食物”

  幫助寶寶補充營養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食物,營養品和補充劑中不僅不能確定有效成分和含量,而且都含新增劑、防腐劑。只要孩子每天飲食搭配合理,營養自然會均衡,就沒必要依賴營養品。

  “不要受汙染的食物”

  要儘可能地選擇無農藥汙染、無黴變、硝酸鹽含量低,且新鮮乾淨的食物。比如說非常常見的米、面、豆類、芹菜、蔥、蒜、韭菜、土豆、蘿蔔、地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新鮮的食物不僅能夠保證食物營養的完整性,還能有效避免由於食物變質、腐爛而給寶寶帶來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要注意細心對待蔬果的處理哦!我們可以選擇用蔬菜清洗劑或小蘇打浸泡後再用大量清水沖洗。最簡單的方式還有通過在浸泡蔬果的水中加入食用鹽,來達到較好去除蔬果表面的殘留農藥的效果。根莖類蔬菜和水果,儘可能要削皮後再烹調,這樣才能確保寶寶的身體健康哦!

  幼兒食譜的正確烹飪方式

  加工、製作的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保留程度。一般來說,輔食加工最常用的就是兩種方法,一是煮二是蒸。相對於煮來說,蒸對營養的保留程度更高。所以,做泥糊狀輔食的時候,能用蒸的方法儘量蒸。蒸熟之後再磨成泥,如果太濃稠、太乾,再適量加些白開水調稀些就可以。土豆泥、南瓜泥、胡蘿蔔泥等都可以這樣做,綠葉菜泥也可以這樣做。

  煎炸、炒這些加工方式不但會使一些營養物質流失,還容易生成一些有害物質,不適合加工輔食。

  另外,做泥糊輔食要先把食物煮熟再磨成泥,避免先磨成泥再煮熟,那樣也會導致營養的流失。當然也最好不要把食材切割後再清洗,建議只要能先清洗的就先清洗,然後再切割,以免被水衝去部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