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挑選魚竿

  魚竿是一種捕魚工具,外形為細長多節竿狀物,通常有一個把手,由把手到後端逐漸變細變尖,要用一根釣線連線帶有餌料的魚鉤來使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方法。

  挑選魚竿的方法:長度的選擇

  在購買魚竿之前,首先要確定所購魚竿的長度,是要買一米以上的長節竿,還是要買長度在六百毫米左右的短節竿。因為長節魚竿少了幾個介面,不但使用的時候受力比較均勻,而且重量還會輕一些,可不要小看這幾個介面的重量,在魚群密集的比賽場上,每天都需要上千次的打竿、抬竿,即使在魚竿上只增加幾克重量,勞動強度就會有很大的區別。短節魚竿的優點是攜帶方便,不論是放在車筐裡,還是放在竿包裡都行,甚至可以橫著綁在自行車的後衣架上,且對安全沒有太大影響。短節竿的缺點就是多了幾個介面,不但受力不如長節竿均勻,與長節竿相比,在長度相同的前提下,短節竿的重量也高一些。

  挑選魚竿的方法:材質

  市場上的魚竿大多用兩種材料製成,一種是玻璃鋼製品,一種是純碳素或新增增強素材的碳素製品[8] 。兩種不同的、具有很高強度的材料分別用不同的樹脂混合,然後製作成不同規格的布,經過卷制、烘乾、截口、噴漆等工藝製成的。碳素材料是導電的,玻璃鋼魚竿是絕緣的。兩種材質在重量上也有明顯區別,同樣長度、同樣調性的魚竿相比,碳素竿的重量要輕的多。一般來說,3.6米的碳素竿重量只有100克左右,一些3.6米的魚竿只有七十幾克,一些加入奈米硼纖維的碳素釣竿能達到驚人的45g,還能保持硬度和韌性。但材質不同,價格自然也不同,對於初學者,如果考慮價位,建議選擇玻纖竿,如果不考慮價格,考慮克服技術弊端,建議選擇碳素竿或奈米硼纖維釣竿。

  挑選魚竿的方法:魚竿的調性

  關於魚竿的調性調性是指魚竿的軟硬程度,在魚竿承受重量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彎曲,硬調的魚竿彎曲得比較小,軟調的魚竿彎曲比較大。硬調魚竿的彈性不如軟調魚竿,竿體吸收、消耗能量的作用比較低,所以需要使用相對比較粗的釣線,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魚溜出水面,說一句土話就是在一定程度存在著生拉硬拽的因素。軟調魚竿可以比較充分地克服魚類的爆發力,比較完美的消耗和吸收魚類的能量,但它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魚竿很軟,控制魚的活動時需要比較大的面積,並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把魚類的力量消耗完畢,所以,在比賽場上應該避免使用軟調魚竿。

  挑選魚竿的方法:魚竿硬度的選擇

  在如何選擇魚竿的硬度這個問題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愛好和實際需要來選擇。怎樣判斷魚竿的調性呢?把一支魚竿完全延伸出來,或把一支插節竿插好,然後握住手柄輕輕的上下抖動手腕,魚竿的前半截就會出現晃動,其餘部位依舊是靜止不動的,彎曲和靜止的交界處就是調性的界定點。我們假定把魚竿分成十份,假如某支魚竿的界定店距離竿尖有三份長度,那麼這支魚竿就是三、七調的。依此類推,其餘的就不多囉嗦了。抖動魚竿的時候還要注意檢查一種現象,有些魚竿的介面之間的配合是不很完美的,介面處存在著很大的間隙,它不是完美的面接觸,而是糟糕的點接觸,抖動魚竿的時候,手會感覺到“咔”“咔”的晃動,這和魚竿的整體晃動非常的不協調,凡是有這種狀況的魚竿,都應該屬於放棄之列,誰買了誰上當。到了承受力量的關鍵時刻,魚竿首先從這裡劈裂。出現這種情況的魚竿,往往在介面處有比較大的間隙。

  挑選魚竿的方法:釣竿的質量

  購買魚竿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它的長度,有些產品雖然也標註了長度,但它們不是實際使用長度,而是包括介面在內的總長度,在除去介面長度之後,魚竿的實際長度就要短一、二百毫米了。測量魚竿的長度時,最好是攜帶一支尺子來測量,也可以充分利用現場的資源來測量。比如櫃檯的標準長度時1.8米,地磚也有固定的寬度,把魚竿放在櫃檯上,兩個櫃檯的長度正好是3.6米,三個櫃檯正好是5.4米,這正好是預感應該有的標準長度。也可以把魚竿放在地面上,然後數清地磚的數量,再乘以地磚的長度,魚竿的長度就算出來了。

  挑選魚竿的方法:挑重測試

  購買魚竿的最後一項檢查專案,就是要挑戰魚竿受力的最低的極限,把一個重量在500克以上的物品挑起來。如果一支魚竿不能把這個重量挑起來,它就不具備存在的價值了。有人可能會問,到哪裡去找重量合適的物品呢?我們可以用滿瓶的礦泉水,也可以把漁具店裡銷售的魚餌放在一個塑料袋裡,在每個魚餌包裝上都有重量表示,很容易確定總重量。在做這個實驗之前,必須徵求店方的同意,在明確責任制後才能進行。否則,你把人家的本來就不結實的魚竿弄斷了,你是賠償還是不賠償?在裝配魚竿的時候,尖子上的軟線粘結得都不太結實,在購買以後,必須用膠水加固。根據筆者的體會,沾有膠水的軟線最好高於竿尖兩三毫米,換一句話說,就是有兩三毫米沾有膠水的軟線高於竿尖,這就可以避免竿尖刺穿軟線,從而避免軟線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