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的好處與重要性有哪些

  現如今,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寵愛。其實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做一下家務活是很好的,對於孩子幫助很大的,那麼應該要怎麼做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孩子做家務的好處,希望能幫到你。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成就感。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過後,都需要有一種成就感,儘管這種需求的多少因人而異,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成就感對有些人來說是登上了一座高峰,一個學走路的孩子,冒著被摔痛的風險,一搖一擺地學習走路,這也是成就感;再大一些的孩子,儘管努力了好幾次,自己擺的積木還是沒有達到預想的高度,但是他還是在堅持…這同樣是成就感使然。成就感能讓人內心感到說不出來的愉悅,對培養人的自信心有相當積極的作用,當孩子會做或做好了一件家務事,孩子內心中就會產生成就感,自己也會得到積極的暗示:我能行。

  責任心。會做家務事,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但是,要讓孩子堅持做家務事,成就感就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因為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會做了,成就感和征服感就會產生,下次再做已經征服過了的事情,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了,這時就要告訴孩子,作為家裡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麼做,簡單重複的勞動不會再次點燃孩子的成就感,但是責任心又將支援著孩子堅持下去。

  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人,會逐漸失去他人的幫助,變得“得道寡助”,所謂“貴人”更難以出現在他的生活當中。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這個道理猶如中國的那句老話:不養兒不懂父母恩。沒有同樣的經歷,很難產生感激的共鳴,做家務就是給孩子這個機會來經歷真實生活的不容易,這種教育勝過千言萬語。

  助人的習慣。有時讓孩子做家務,我們也可以用請孩子幫忙的口吻來說,例如,“幫媽媽把飯桌擦了吧!”這樣做的主要好處就是孩子很容易接受這種說法,因為孩子認為:我是去幫助別人啊!不是別人命令我,我才去做的啊!慢慢地也會讓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

  孩子的家務清單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獨立到信箱裡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並拿來乾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擦玻璃***裡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臺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乾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櫃***;修理草坪。

  孩子做家務的注意事項

  明白真正的目標。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幼兒發展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情緒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瞭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及早開始。小孩子幾乎從一學會走路,就會產生“幫助媽媽”的強烈慾望,一個2歲的孩子能夠替大人去拿和傳送東西,甚至能夠整理已洗好的衣服,藉此可以教導孩子辨別顏色和形狀。你可以把清理打掃變成遊戲。4歲或5歲的孩子能瞭解簡單的命令和替大人辦點小事,而且還可以指望他***有時候***會自己收拾玩具、找衣服或端走自己的碗盤。7歲的孩子已經能負擔一點家庭責任。第一件指派他們要做的工作,最好是能使他們做得令人滿意的,別急急忙忙地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給孩子的新任務要有挑戰性,但也必須能為他帶來成就感,如果新任務令他做得沮喪洩氣,他以後也許便不會再嘗試了。

  定出切合實際的標準。雖然大多數事情大人都比兒童做得好,但你要抑制住你自己來做或“把它再做一次”的行動,因為這樣只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教導孩子做一件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重複去做。先向他示範如何去做,然後和他一起做,最後讓他自己做。要隨時給予指導,但不要太快就插手幫忙。孩子如果想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不要干涉他。但這並不是說可以容忍草率。如果孩子沒盡力做好工作,應要他再做,定出個合理完成的時間表,但不可嘮叨不休。例如,開飯時間已到,而碗盤尚未擺好,就要鄭重告訴孩子,別人都在等著吃飯。

  不要用利誘。孩子做完一件工作,最好的報酬就是給他一個微笑,摟抱他一下或者說一聲“謝謝”。在孩子能聽到的範圍之內告訴別人你多麼自豪,也是一種很好的報酬方式。事實上,孩子自己也會認識到,計劃並完成一項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支援“出外”工作。孩子參加各種助民活動、公益活動,如替人打掃衛生或送報紙,能幫他們學會按不同人的不同標準工作,訓練他們自立和培養責任感。

  不可工作過度。孩子做太多的工作,會妨礙他學習、身體生長髮育和其他社交活動。學習怎樣工作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從小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