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務活清單細節有哪些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很多孩子都是很少去做家務活的,那麼對於家務活你知道該怎麼去合理給孩子安排好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孩子的家務活清單,希望能幫到你。

  孩子的家務活清單

  1.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3-4歲

  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4-5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自己獨立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餐具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並拿來乾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首先要耐心指導。孩子雖然熱心參與家務,但一開始肯定越幫越忙,如:洗菜濺得到處都是水、盛飯灑了一桌、洗碗摔壞了幾個等等。家長必須容忍這些混亂,並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

  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讓一個3歲的寶寶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然而無處下手。孩子3歲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後他做家事的基礎。三四歲左右,可以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爾後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疊剛收進來的乾淨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遊戲。

  3、把握時機。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見家長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讓他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做家務。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託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家長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6、利用家事機會教育。站在媽媽身旁看媽媽做家事,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我要吃這種菜?”“那種菜是怎麼長出來的?”也可以讓孩子注意看蝦煮熟前和煮熟後的變化、什麼菜可以讓孩子長得健壯、什麼菜會讓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時間,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

  7、增進親子感情。孩子與家長一起做家事,不僅可以培養其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家事的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瞭解家長的辛勞。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進你對他的瞭解。

  孩子的聰明在手指尖上,會做家務的孩子雙手靈巧,思維敏捷,能力全面。父母可以讓孩子從小參與真正有擔當的一份家務勞動,潛移默化地使做家務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這樣必將為孩子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注意事項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一個整體的概念

  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住為止。

  4.不要追求“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資訊----作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儘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