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節水果營養差搶先嚐鮮有害無益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時不食”是精髓所在。

  聖人孔子有非常嚴謹的飲食態度:“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即腐敗的食物不要吃,顏色不對的不要吃,味道不正的不要吃——只吃新鮮的食物,而且要色香味俱全!

  孔子還說:“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吃再多的肉,也不可勝過主食。古人講究五穀為養,五菜為充。糧食是最養生的食物,肉類菜類只是搭配。這個觀點越來越被現代營養學界認同。從中醫角度講,肉容易生痰溼,阻滯氣血,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一定要注意主副食的調節。不少人的飲食結構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非常不利健康。

  孔子認為:“不多食”,而且要“食不言”。暴飲暴食傷的不僅僅是腸胃,還有心肺功能。邊吃飯邊聊天,這在生活中很難避免,尤其是所謂的“飯局”更是要邊吃邊談工作。如此就餐不僅容易噎著,吃飯時神思不在食物上而集中在別的事物上,消化系統難以進入工作狀態,難免會消化不良。

  遵守以上這些規矩還不算太困難,而“不時不食”卻很難做到。反季節蔬果早已把人們的胃口養刁了,很難適應過去守著大白菜、土豆、蘿蔔過一冬的單調餐桌。反季節蔬菜偶爾調劑一下倒也無妨,不過主次還是要分一分。比如,冬天餐桌上大白菜、土豆、蘿蔔應該唱主角,不妨烹調方式多樣化;夏天瓜果豐盛,也需挑選大量上市的品種,搶先“嚐鮮”有害無益。

  其實,養生道理不過如此:該睡覺時睡覺,該吃飯時吃飯。反其道行之,自然與健康無緣。比如該睡覺時吃飯,自然越吃越胖;該吃飯時餓著,腸胃定要遭殃。簡言之,一切要遵循自然規律,莫任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