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主要分類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只經過殺青,不揉捻,再經過晒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白茶都有什麼類別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白毫銀針***和葉茶***如白牡丹、新工藝白茶、壽眉***。白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貢眉、壽眉。

  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中的極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採自大白茶樹的肥芽,其成品茶,長三釐米許,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閃光,令人賞心悅目。

  沖泡後,香氣清鮮,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觀也使人情趣橫生。

  一般每3克銀針置沸水燙過的無色無茶透明玻璃杯中,衝入200毫升沸水,開始時茶芽浮於水面,5-6分鐘後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懸浮茶湯上部,此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望之有如石釧乳,約10分鐘後茶湯泛黃即可取飲。

  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簡稱新白茶,原中國茶業公司福州分公司***現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和福鼎有關茶廠為適應港澳市場的需要,於1968年研製的一個新產品,遠銷歐盟及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在白茶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入輕揉工藝製成。

  新白茶對鮮葉的原料要求同白牡丹一樣,一般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樹品種的芽葉加工而成,原料嫩度要求相對較低。其製作工藝為:萎凋、輕揉、乾燥、揀剔、過篩、打堆、烘焙、裝箱。在初制時,原料鮮葉萎凋後,迅速進入輕度揉捻,再經過乾燥工藝,使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略帶褐色。這種茶清香味濃,湯色橙紅;葉底展開後可見其色澤青灰帶黃,筋脈帶紅;茶湯味似綠茶但無清香,又似紅茶而無酵感;其基本特徵是濃醇清甘又有閩北烏龍的“馥郁”。

  新工藝白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清味濃,湯色味似綠茶但無清香,似紅茶而無酵感,濃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條形較貢眉緊卷,湯味較濃,湯色較濃,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白牡丹

  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託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採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製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貢眉

  貢眉,有時又被稱為壽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量約佔到了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樹的芽葉製成,這種用菜茶芽葉製成的毛茶稱為“小白”,以區別於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製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經被用來製造白毫銀針等品種,但後來則改用“大白”來製作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來製造貢眉了。

  壽眉

  壽眉是用採自菜茶***福建茶區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製成的白茶。通常,“貢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質量優於壽眉,一般只稱貢眉,而不再有壽眉。貢眉的產區主要位於福建省的建陽縣,在建鷗、浦城等也有生產。製作貢眉的鮮葉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採摘時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壯芽。貢眉的製作工藝分為初制和精製,其製作方法與白牡丹茶的製作基本相同。優質的貢眉成品茶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幹茶色澤翠綠,沖泡後湯色呈橙黃色或深黃色,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片迎光看去,可透視出主脈的紅色,品飲時感覺滋味醇爽,香氣鮮純。

  白茶的主要特點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白色銀毫,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 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嚐,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